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2的文章

展覽好日 / 一塊「返嘉」,重回眷家老時光 嘉禾新村的空間記憶

圖片
                                                                   ▲嘉禾新村。(嘉禾新村提供) 1949年,國民政府於中國大陸的撤守來台後,外省族群及其眷屬為主,在官方明確授意與特別安置之下,或是水泥牆,或者竹籬笆,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特殊共同生活空間,這便是「眷村」。 不過,時間來到一九七○年代的尾聲,眷村的屋舍逐漸老化,眷家的子弟逐漸外移,大量老舊眷村拆遷,造成許多第二代的眷家子弟,心生無家可歸的焦慮──無論是記憶的,或是物理上的。 ★眷村記憶成為創作資產 因此,許多眷二代、三代的作家與創作者,開始戮力書寫,保留記憶,「眷村印象」更是曾經一度蔚為盛行於文學、影視與舞台劇。 先是文學,袁瓊瓊《今生緣》、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與蘇偉貞《離開同方》等作家,為眷村文學立下了難以超越的里程碑;而後是電影,《小畢的故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拍出眷村子弟的成長,以及與外邊世界的衝突與隔閡;電視劇《光陰的故事》,或是舞台劇《寶島一村》、《影劇六村》等,則深受觀眾的好評,一度帶起眷村懷舊風。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海報與劇照。(wikipedia提供) ★幾經波折,嘉禾新村重新開放 位於台北城南公館永春街,作為台北四大眷村之一的嘉禾新村,也是知名度較高的知名眷村。它是導演鈕承澤的成長之地,過去,亦有諸多影視作品於此地取景,五月天〈人生海海〉、蕭敬騰〈阿飛的小蝴蝶〉的MV,偶像劇《求婚事務所》、《惡作劇2吻》與《16個夏天》,皆於嘉禾新村取景。                                                                ▲ 五月天〈海海人生〉取景於嘉禾新村 嘉禾新村原址在日治時期原為砲兵聯隊營房基地,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後進駐,並設有聯勤通信修理廠、陸軍供應司令部軍法組等,直到一九五○年代,國防部將日遺建物及原勤務廠房重新隔間,依眷戶軍階,給予不同大小的土地面積,由各眷戶自行建造,屬「公地自建」型態的眷村。                                            ▲嘉禾新村一景。(嘉禾新村提供) 不過,與許多眷村(或是台灣老舊房舍)

日日愛閱讀 /胖,只是一種活著的狀態! 《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從告解、瞭解到和解的真誠之冊

圖片
猶記前幾年的電影《大餓》,女主角阿娟三十歲,105公斤,搭車通勤,追逐愛情,工作與最日常的善意,卻總是因為體型而碰壁。有時候,胖這事情,就連存在本身,都構成某種生命困境。 《大餓》的故事講述一個胖女孩與自己的和解,但談和解,得先開始了解。《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便是這樣從告解,到瞭解的一本書。 身為資深胖子的作者蔡培元,從小學時開始發胖,中學時每年增重十公斤,最胖曾到130公斤,於是他以一本碩士論文的規格,透過書寫,從如何成為一個胖子談起。 蔡培元說:「在文章中,我敘說我作為胖子的生命史、國中畢業紀念冊給我的意義、胖子所面對的論述氛圍、我的身體故事以及我的媽媽在我的生命歷程中的重要,透過這些書寫而讓自己朝向自在的過程。」 ★ 內文摘要  ★ ●胖子是如何生成的? ●同學們對一個胖子,在國中畢業紀念冊上寫了? ●為啥「胖子」是罵人的話?  ●凝視胖子的身體 ●究竟我為什麼吃這麼多?關於媽媽與食物的記憶 ●成為一個自在的胖子 作者蔡培元在陽明大學就讀衛生福利研究所時,本想寫一些關於國家、政治、基進等宏大主題,但怎麼都卡關,於是他從自身的困頓出發來探索,把自己的身體當作一個田野,承認自己受傷、委屈、無能為力,以此成為好好活下去的動力。 作者在書中袒露了自小到大是個胖子所遭遇的處境;以國中畢業紀念冊為文本,檢視他人對他的看法;討論「胖」在社會上引起的各種論述;及他正視自己的胖子身體和分析吃對他的意義,重新認識屬於他的生命議題,而他也透過這個書寫的過程讓自己越活越自在。文筆幽默誠懇,自在地在故事和學理間轉換自如,盼能由此書帶讀者共同思考、一同解放成見。 ▎內容簡介 「胖子」是我最大的敵人,因為我最常被「他」打敗。 「胖子」也是我的惡夢,因為我竟然被我最大的敵人附身了。 「胖,只是一種活著的狀態,而不是被評價的標籤。」 自我敘事傳奇論文首度問世,為胖子出征! 透過「故事」瞭解你我差異、勾出情緒、展開對話、真誠相遇 這是一個胖子的故事,也是一個能召喚更多故事的故事。 我在意我的「胖」,聽說是因為「胖」是對我最大的壓迫。 所以我在意,然後我也在意別人的在意,我更在意別人在意我的在意。 我想辦法把我的「胖」隱藏起來,這可真是不容易。 我想辦法把書念好,把成績考好, 想辦法作一個靈敏慧黠的動物, 我想辦法讓自己當人,不要是好吃懶做的「肥猪」。 我想辦法...... 是的,我是一個胖子。

藝文好日/ 好險,我們還有獨立書店!2022年首屆「獨書獎」,日日友好書店「晴耕雨讀小書院」獲大獎

圖片
  身處網路時代,資訊接收駁雜,閱讀碎片化,安迪‧沃荷的十五分鐘都嫌太久,我們眼球的早已習慣限時動態15秒短影音的型態。.   在這場競奪注意力的賽事中,好好的閱讀一本書,反而成為某種不合時宜;然而有一群人,卻堅持這樣的「不合時宜」,透過細緻挑選每一本書,策畫每一場或大或小的小小書展,以慢打快,自成宇宙——   他們是獨立書店,戮力在這樣的快時代,打造出一個舒緩悠活的文化空間,創造書與人的相遇機會,透過一間獨立書店的存在,以閱讀的力量,影響一些人、一條街、一座城。 ▲評審之一的黃偉倫,為獨立藝術書展「草率季」策展人。(樹梅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 首屆獨立書店評比大獎「獨書獎」 2022年,樹梅文化藝術基金會為獨立書店設立「獨書獎」,是全台灣首次經過匿名採點、問卷統計的評選機制後,專屬於獨立書店的獎項。為尊重每間書店的理念、專業、獨特性,「樹梅文化藝術基金會」特別量身打造出不分排名高下的「特色書店二十五名」、「個人特殊貢獻獎一名」、「評審團大獎一名」,並於11月11日的「獨書奬」典禮上,除了頒予獎座 ,每個獎項均設現金獎,期盼在後疫情的艱難日子裡,為堅持努力的書店提供微小但實質的支持。   評審團主席由作家蔣勳擔任,以及趙政岷(時報文化企業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永興(水牛建築事務所負責人)、林志玲(志玲姊姊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詹朴(以文學典故、奇幻想像融入服裝主題的旅英設計師)、黃偉倫(草字頭創辦人、連結台灣與國際藝術書展《草率季》策展者)、呂靜雯(曾任職ELLE、VOGUE時尚媒體人),各以自己不同專業領域對入圍書店進行決選討論。   蔣勳認為,特別將「在地連結」納入首屆「獨書獎」評選時重要的一環。每個獨立書店都有自己的風土條件,帶著夢想的種子克服嚴苛風雨生根發芽,並與在地形成共生共長的獨特生態。 ★ 唐山書店、晴耕雨讀小書院榮獲大獎 本次榮獲「個人特殊貢獻獎」為唐山書店老闆陳隆昊。創立於於1982年的唐山書店,專售文學、哲學和社會科學書籍。 ▲由文化部長李永得頒獎給唐山書店陳隆昊。(樹梅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其獲獎原因為:「書店是他的第二生命,在地下深耕40年,經歷了中美斷交,越戰,解嚴,612大限與野百合學運;經歷了台灣社會快速轉變的那段時光,陳隆昊先生的唐山書店餵養了好幾代知識分子。 2018年陳隆昊與其他熱愛獨立書店者成立『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同時擔任第

日日好書/「他是鏡頭背後,最認真的那道凝視。只要給他一點點光,就能拍下千言萬語」 以《光,帶我走向遠方》觸及李屏賓生命裡的光影詩畫

圖片
▎內容簡介 他的影像靜水流深,凝鍊動人。 他的鏡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他說只要一點點光,就能探照唯美與魔幻。 他說只要一點點光,人生就充滿希望。   他是鏡頭背後,最認真的那道凝視。他追光逐影,只要給他一點點光,他就能拍下千言萬語。他是光影詩人李屏賓。   從小,他就對布幕上的光影流動感到好奇,即使會被母親罰跪,也要偷溜出去看電影。22歲,他踏入電影圈,從此以後他的人生劇本與「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27歲,他正式成為一名攝影師,從犯錯中累積經驗,從經驗中養成「真實、簡單、自然、動人」的用光哲學。   他與無數知名導演合作,他的步履遍及天涯海角,《策馬入林》用層次分明的「黑」展現戲劇張力,《童年往事》讓燈光與淚光交織流離往事,《戀戀風塵》用光與色的空鏡訴盡「景物依舊、人事已非」,《花樣年華》既寫實又迷離的光影掩映秘密情愛,還有《刺客聶隱娘》裡轉化書法與水墨,呈現深邃底蘊的光與影……無數魔幻的時刻,就這樣永恆停駐於他的鏡頭之下。   鏡頭之下是故事,是歲月,是信念,也是寂寞。他一個人,走了很遠很久,而他的最渴望,從來都是回家。於是他觸目所及的風景,都成為了詩。於是那些倏忽即逝的浮光掠影,終於被他一個人走成了身影 。 ▎關於作者 - 李屏賓 一九五四年生於台灣,第十二屆台灣國家文藝獎得主,台灣電影攝影師。 省立基隆海專畢業,退伍後考入中影技術訓練班,自八○年代開始即參與《策馬入林》、《稻草人》、《魯冰花》等多部台灣經典電影的拍攝工作,並與侯孝賢導演長期合作,完成了《童年往事》、《戀戀風塵》、《戲夢人生》、《南國再見,南國》、《海上花》、《千禧曼波》、《珈琲時光》、《最好的時光》、《紅氣球之旅》、《刺客聶隱娘》等多部影史經典之作。 八○年代末漂泊香港十年,並與許鞍華、王家衛、元奎、袁和平、姜文、田壯壯、張艾嘉、劉若英、周杰倫、陳英雄、是枝裕和、行定勳、吉爾布都等世界各地的導演合作,完成了《女人四十》、《詠春》、《半生緣》、《心動》、《夏天的滋味》、《花樣年華》、《小城之春》、《春之雪》、《父子》、《太陽照常升起》、《不能說的.秘密》、《今生,緣未了》、《空氣人形》、《挪威的森林》、《印象雷諾瓦》、《愛是永恆》、《長江圖》、《相愛相親》、《後來的我們》等膾炙人口的電影作品。                         他的一生獲獎無數,曾破紀錄七度獲得金馬獎最佳攝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