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好日/ 「淬煉之後,你會發現另外一條路」鋼琴大師陳瑞斌的少年維也納 - 專訪 (上篇)

說起陳瑞斌,總令人想起〈流浪記〉的那句歌詞:「我就這樣自己照顧自己長大」。

一九八〇年代的台南,出國都難,更遑論至歐洲留學。然而陳瑞斌,少年十三離家,遠赴千里外的維也納,他不是流浪,卻更像流浪。維也納音樂學院讀書、練琴、看歌劇,柴米油鹽,生活起居,十年過去,不曾回台灣。對陳瑞斌而言,維也納的意義,也從童年忠實觀看的電視節目「維也納時間」,倏忽成為牽絆一生的愛樂之城。

在外人眼中,一介害羞內向的東方少年,卻在十六歲那年贏得「拉赫曼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至此之後,陳瑞斌連年拿下各大國際賽事,Rueibin Chen這位黑髮少年的名字,與「天使的手指」美譽不脛而走。

少小離家,自己照顧自己長大,繞了世界一圈,又回到故鄉。入冬的台灣陰晴不定,陳瑞斌將在11/15(二)帶來《童話綺想》演奏會,無論流離的世間,還是多變的天氣,唯有音樂的國度,能帶來永遠的恆定。

本次日編特別專訪鋼琴家陳瑞斌,談談少年時期的維也納經驗,同時揭秘他心目中的奧地利美食圖鑑,以及最重要的——成為鋼琴大師的音樂之路。

▲維也納音樂學院。(維基提供)

維也納的十年苦旅

李鴻駿(以下簡稱李):您十三歲少年時期便獨身一人前往維也納就讀音樂學院,也曾在書上提及,儘管當時經濟拮据,卻仍心繫歌劇,常常在課後排隊入歌劇院場後用手帕綁鐵欄杆佔位置,再衝出現場買維也納熱狗充飢。乍看克難的經驗,心靈上卻是相當富足——請您談談這個時期接受到的文化洗禮。

陳瑞斌(以下簡稱陳):一九七〇至八〇年代的台灣,要接觸歌劇藝術實在太困難了!而歌劇在西方已經有幾百年的傳承,是非常專業、成熟的產業。維也納被稱作音樂之都,雖然人口不到兩百萬,可是這座城市的大型音樂廳就有三到四個,這不包括其他皇宮或是規模較小的民眾劇院。今年疫情趨緩後,便常有那種早中晚全天性的音樂表演——事實上,當時我已經排除了大部分的博物館,然而光是這些音樂演出,我就已經看不完了!

▲維也納音樂協會大樓的金色大廳。(Li Sun提供)

李:當時您在藝術表演的整體花費,大概到什麼程度?

陳:詳細的金額我記不得,但是我通常只能買站票,坐票對我而言實在太過昂貴。通常下午放學就會過去排隊,在維也納會有很多人排這種站票,這是我唯一能接觸這麼多表演藝術的方式。

當時我不到二十歲,而外國人人高馬大,我常常被擠在最後面——不過,說句題外話,卡拉揚生前的最後一場維也納愛樂的指揮,我也有去看,我還在他的旅館外跟他寒暄!當時的花費是很可怕的,一年365天,我大概報到了兩百多天,每一次演出都是四至五小時,一個晚上就這樣消耗掉了。

現在觀眾如果被我彈奏的樂曲感動,或是看見我在台上用生命彈奏的狀態,其實都是學生時代在維也納的影響——尤其歐洲濃厚的藝術氛圍,大家做事的態度也都是這樣。

▲陳瑞斌獲獎。(陳瑞斌提供)

李:您都自己去看表演嗎?還是有同儕結伴?

陳:我都自己去。因為華裔學生少之又少。歐洲人其實有文化優越感,不過這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方面也是他們的強項。他們對文化的培養非常專業,比如說做音樂的變專精於音樂,再怎麼斜槓,都還是同一個領域!我認爲這樣是正確的事。他們對藝術文化的培養是非常堅持的,舉例來說,今年因為疫情又起,卻沒有因此取消,透過採取限制入場人數的方式,讓表演持續。這點讓我很佩服。

李:談談旅居異國的心情?飲食、住宿環境與語言上,有什麼不適應的情況?

陳:老實說,我唯一不適應的地方不是歐洲,反而是中東地區。當時我去巡演兩星期,晚上出門找餐廳,走了一小時都只有販售羊乳酪的店。當地飲食習慣,都是食用羊的加工再製品,比如羊騷味很重的起司與羊乳酪,吃起來冷冰冰的、水狀的,而且沒有加糖,完全是原味,整區也沒有販售肉的店家,我還是硬著頭皮吃了兩星期羊乳酪。

至於歐洲的話,以前我都告訴自己,並不是來這裡享受旅遊的。學生時期,因為家裡並不優渥,再加上我常去看表演,也沒有去打工,唯一能做的就是能省則省。奧地利的蔬菜種類不多,當時紅蘿蔔是我最常吃的食物,便宜又容易取得。我幾乎每餐都自己煮,將紅蘿蔔切絲,與各種食材胡亂煎炒。

除了上學、練琴、看歌劇之外,還得去買菜,甚至是自己提礦泉水。我記得很清楚,礦泉水很重,但一次買十二瓶比較便宜,瓶子還可以拿去退錢。當時住在一棟老房子,約有七層樓那麼高,我一步一步慢慢地扛上去。

                                                           ▲維也納。(Needpix提供)

淬煉之後,你會發現另外一條路

李:十三歲開始自力更生,照顧自己長大,勢必有許多孤獨與寂寞;這樣的歷程對您而言是折磨還是養分?過於提早面對生活的現實面,對音樂家的養成,是加分的事嗎?

陳:這些辛苦的經驗,在我看來絕對不是折磨,因為如果沒有經過這樣的歷練,沒有折磨就沒有養分的價值存在。今天我的琴藝、我的存在、我做為一個音樂家的所有認知,甚至包括我跟音樂的關係是什麼?我為什麼要當音樂家?這些接近哲學的思考,如果沒有經過這些苦難與折騰,我沒有辦法體會出來。這也是所有大藝術家、大政治家的必經之路。

李:您的整個童年都在練琴中度過,比較沒有機會像一般孩子一樣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如果再重來,你會選擇再過一次這樣的童年嗎?

陳:我願意啊!我覺得沒有這樣的過程,是不可能會成功的。我做起每一件事情都覺得感恩,而且很快樂。老實說,我並非為了上台十分鐘而去彈琴,而是出自於我從小就很喜歡藝術與音樂。

李:從您開始彈琴至今已有四十多年,這漫長的旅途中,曾遇過什麼樣的難關?

陳:放棄的念頭不曾有過。不過我在2015年曾經因為車禍,左小指骨折。我本來以為很嚴重,可是後來克服了。我也曾遇過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這叫做干擾。干擾是有,但那不足以真正影響到我的練琴——畢竟手指受傷,這種關鍵影響都能克服了,那其他的當然不算什麼。

 ▲陳瑞斌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的高潮結尾▶ https://reurl.cc/ROj3Rz

李:復健之路辛苦嗎?

陳:不會辛苦,對我來說只是要多花一些時間去熟悉而已。在受傷後的一個多月,原本有安排一場演出,為了能順利演出,我還騙主辦單位小指只是拉傷而已,他們也被我騙了,哈哈哈!

李:剛剛您有提到生命中的一些「小干擾」。對一個大師來說,有什麼事情會成為干擾呢?

陳:沒有啦,反正這些小干擾對我來說並非壞處,現在來看都是好的。為什麼呢?因為就跟我的人生歷練一樣,受到干擾的時候,對我在鋼琴的體悟上是有好處的。過去因為閱歷、經驗,在詮釋樂感的細微表達上會不到位,然而因為這樣的干擾,自己彷彿更成熟了,過往老師的提點能有所領悟,進化成更好的鋼琴家。有時候,上帝自然會有另外一條更好的選擇給你。祂在公平前,一定會先給你一個不公平,之後再補償你,這才叫公平。經過淬煉之後,你會發現另外一條路。這是我的領悟。

(專訪未完,下篇請鎖定明日的《日日好日》官網「酸甜苦辣維也納,鋼琴大師陳瑞斌中西合併的童話綺想」-專訪 (下篇) 

-

▎演出資訊  

【台北場】

演出時間:2022年11月15日(二) 19:30 

演出地點:台北市中山堂 中正廳 

【台南場】

演出時間:2022年12月10日 (六) 19:30   

演出地點:台南市新營文化中心 演藝廳

年代售票 02-23419898 , 07-2256360

主辦/ 節目洽詢 : 綺想室內樂團 02-8521 1485

詳細資訊請見:https://reurl.cc/4X4zlv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 秋季號 ▋No.29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10/18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2024 秋季號 ▋人物專訪 ▋NO.29 家的形狀 ▋椰油國小教師 顏子矞-海風中築建的居所,還有那躍於舞臺上的飛魚歌聲

▋2024 夏季號 ▋No.28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8/1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