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3的文章

▋2023 秋季號 ▋好日連載 ▋Dodiddone Coffee Research 創辦人 游子毅 - 一窺配方奧義 探索咖啡杯中的化學實驗

圖片
文.蔡詠全 攝影.石育安 晨光和煦,在繁忙的松山機場一帶,不少上班族拎著公事包準備工作。而此時在巷弄間的Dodiddone Coffee Research 亮起標有「實驗中」字樣的招牌燈,用精準的比例與調製技法,沖泡香醇的咖啡,開啟人們幸福的一天。 ▲游子毅2014年時創立了Dodiddone Coffee Research 秉持實驗精神,一品咖啡奧妙 「咖啡也是種食品科學,像是所謂的咖啡香氣(Aroma of coffee),我們能先行了解一些基礎化學式,對咖啡的理解會更容易。」 啜飲聲此起彼落,採訪當日,Dodiddone Coffee Research創辦人游子毅正好在向員工們傳授「杯測」鑑定法。 ▲進行杯測時,需要仔細嗅聞咖啡的氣味 化學系出身的他,大學時便開始在咖啡店工作,曾在業界知名的芭蕾咖啡、德佈咖啡歷練,鍛造出敏銳味覺與技法,在星巴克擔任值班經理時,也培養起許多管理思維;最後結合了自身知識力量,為城市打造一間咖啡實驗室,鑽研配方組合,致力於接引咖啡愛好者走進這方廣闊的香醇世界。 ▲店內有許多實驗相關的陳設,與游子毅化學系出身的背景有所呼應 何謂好咖啡? 不同於其他咖啡師,游子毅也常任評審一職,曾現身於臺灣、中國、韓國、新加坡等國際賽事,此外更是歐洲精品咖啡協會認證的義式咖啡師訓練員暨發證考官。 「學生時期我也曾當過參賽者,當時拿出很有自信的作品,名次卻不是很理想。當刻我開始思考評審為何不喜歡?他們對好喝的定義又是什麼?」每個人對咖啡都有不同的詮釋,而評審需要在短時間內評鑑大量作品,考核過程嚴謹,更重視評鑑力及客觀判斷。 ▲游子毅樂於教學分享,提攜後進不遺餘力 將邁入不惑之年的游子毅,精闢地直指不論是哪種咖啡,基本上都是先分辨味覺屬性,然後辨識風味,進而再細部解析。「手法的運用很重要!假若換了一張濾紙,更能展現咖啡師欲傳達的柑橘甜度,這塊細節的調整,評審也能觀察出選手的用心。」未必昂貴的用料就等於好,他點明作品的想法與意念更為重要,能否進一步帶出品飲的深度也是關鍵。 ▲每一杯咖啡的製程與風味都大不同,需要精準管控比例、溫度、時間等要素 淬鍊,品味咖啡的獨門心法 許多人都想領略咖啡精深的奧妙,但有時總不得其門而入,游子毅則分享自身教學經驗,「味覺屬性基本上分為——酸、甜、苦、鹹,推薦入門者先找出大方向,進而再細部去辨別不同風味,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味覺資料庫...

▋2023 秋季號 ▋好日連載 ▋臺灣史說書人 蔡蕙頻 - 臺北圓山 ——人間與神界的匯集之地

圖片
▲日治時期畫家所繪臺灣神社 文/圖.蔡蕙頻 位於基隆河畔的圓山,坐擁依山傍水的美景,清代文人陳維英便將他的宅邸「太古巢」蓋在這裡,隔著基隆河眺望圓山,美不勝收。 除了美景之外,日治時期的圓山也是個充滿笑聲的地方,這裡有公園、動物園,還有遊樂場。 您一定知道位於臺北市館前路的二二八和平公園原名是「新公園」,那麼「舊公園」在哪裡?答案就是圓山公園。設置於1897年的圓山公園是臺灣第一個近代規畫的公園,這座公園位於基隆河畔,鄰近今日花博公園,1905年,有位詩人這樣寫下他眼中的圓山公園:潭光瀲豔水瀠洄,山色施藍翠作堆。這裡的風景說多美有多美。 ▲圓山公園 後來,圓山公園裡多了一座動物園,1914年,日人大江長四郎在圓山創辦了民營動物園,這座動物園在隔年被官方收購,成為公營動物園,並在1916年正式開園,票價是大人5錢,小孩3錢,即使後來票價曾調漲一倍,但以一份報紙6錢來說,動物園的票價算還是相當親民。 動物園裡養了鸚鵡、獼猴、棕熊、丹頂鶴、狐狸、獅子、鹿…飼養的動物曾多達四百多隻,直到1986年動物園搬到木柵為止,許多朋友記憶中的動物園都是「圓山動物園」。 ▲圓山動物園 除了公園和遊樂園之外,1938年「圓山遊園地」開園,這就是臺北舊兒童樂園的前身,飛行塔、旋轉木馬、讓小朋友體驗開車的「豆自動車」等設施,讓圓山總是充滿孩子的笑聲。 日治時期隔著基隆河與圓山公園相望的是臺灣神社,1901年竣工的它位於今日圓山大飯店的原址,為了興建臺灣神社,殖民政府還蓋了明治橋,也就是後來的中山橋,而舊名敕使街道的中山北路就是臺灣神社的「表參道」。 ▲位於圓山公園的中央排水溝 臺灣神社最早奉祀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以及在臺灣過世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944年再加入天照大神後,升格為臺灣神宮。如果從敕使街道走向圓山,通過鳥居緩緩向上,就可以抵達臺灣神社,在這裡俯瞰基隆河的無敵景觀。另外,從地圖上也可以看到,圓山腳下就是劍潭古寺。或許有些人疑惑,劍潭古寺不是在大直嗎?其實是因為1930年代,為了擴增臺灣神社的社域,殖民政府擴大徵收土地,劍潭古寺不得不搬遷至大直現址,形成名為「劍潭」卻落腳大直的有趣現象。 1944年,一架軍機撞毀在擴建後的臺灣神社,戰後原址改建為臺灣大飯店,1952年才改名圓山大飯店。時至今日,充滿笑聲的動物園已搬往木柵,遊園地有了新家,當年被視為聖域的神社也早已不在了,...

▋2023 秋季號 ▋混合.島嶼記憶 ▋廣陸紙器二代主理人 俞程遠 - 軋型的秘密 學一手立體修塑的工藝絕活

圖片
文.蔡詠全 攝影.石育安 走進位於新北市中和的軋型廠房,只見多位師傅正熟稔地操作機臺,高速產出一落落排列齊整的紙盒原型。探頭看向廠內深處,一名身材精壯的男子正穿梭於龐然機具間,有條不紊地控管著生產線的運作,他正是此次接受採訪的廣陸紙器二代主理人俞程遠。 ▲廣陸紙器二代主理人 俞程遠 「父親十多歲時就在這一行當學徒,不想落於人後的心性推著他在實作中汲取知識與技術,退伍後,他決定放手一搏,獨立開設這間養大我們一家大小的軋型工廠。」談起這間成立於民國72年的公司,俞程遠細密地分享著往事, 對於從小就看著父母工作的他而言,工廠是再熟悉不過的場域,參與軋型製程更是一家人的生活日常。 ▲廠房內設置無數龐大的軋型機器 精準落刀,成就印後包裝的細膩加工 「日常生活看到的包裝盒、紙箱,舉凡立體紙盒,都是經過軋型的成果。」俞程遠以簡明直率的方式揭開業務面貌,相對於印刷廠、設計公司的服務內容,「軋型」在大眾印象中實為陌生的詞彙,但它其實廣泛應用於所有盒型產物,屬於產業鏈中「後加工」的重要環節。 ▲「軋型」廣泛應用於所有紙盒、盒型產物 從技術面來看,軋型指的是將紙張、塑膠板等平面印刷物,透過刀模板施壓,輾出符合產品規格的摺線(K線),最後即如摺紙般,依照線痕將原本平面的素材立體成型,過程宛如見證造物者的魔法。 ▲軋型是運用刀模板輾壓出摺痕的工藝 俞程遠進一步解釋:「軋型所運用到的刀模板,是板子與刀片結合而成,先參照產品設計圖,透過手工或雷射切割將溝槽刻劃出來,將刀片安裝於板子上,再運用刀模板在軋材上壓出線痕,藉此進行大規模的複製作業。」 猶如活字印刷術,軋型加速了產品的製程,除了壓痕工法之外,作業流程中也包含了更多精密技術,像是為軋材移除雜質的「去屑」、沾上漿糊成型的最後步驟「糊盒」等,每個階段都需嚴謹的計算與周全。 ▲除了軋型,作業流程中還包含去屑等精密技術 無可取代的手工技術 科技進步的時代,許多加工流程都省去不少傳統人力步驟,朝往自動化的生產模式,但在廠房中,仍有不少細節講究師傅手作的工法。俞程遠分享許多眉角,指出摺線的處理是極為關鍵的步驟,每條線細微的粗細差異,很大程度影響了成品質感。 ▲經驗豐富的師傅們,十分熟稔於處理產品上的疑難雜症 「有些廠商在軋切紙盒時,摺線處容易裂開,但經過我們調整後,這個問題可以明顯減少。調整主要是針對刀模板進行的,透過調整底板高度和壓線配置,細部調節所...

▋日日好書 ▋繪本中的夜夢奇趣!從《數羊之書》走進入眠之旅 沈浸體驗一場魔幻饗宴

圖片
▲圖文作家王春子2023年著作《數羊之書》 失眠時,你是否曾嘗試過傳統的「數羊」方法呢? 《數羊之書》將帶領你進入一個奇幻的夢境,作者王春子以親切而富奇想的圖像,搭配簡約卻含藏音律動感的文字,打造出一種極具迷人氛圍的夜間饗宴。 本書以一群不按牌理出牌的小羊為主角,穿梭於臥室、客廳、廚房等場景,沿著眠羊號列車展開夢幻旅程,好比參與小羊盃哄睡大賽的驚險表演,以及勇敢探險麵團小島,每一頁都是場愉快的的夜間嬉遊。 這本睡前故事書不僅是獻給大人的晚安書,同時也是孩子們的完美選擇。在這以羊群為主角的夜晚,讓失眠成為一場令人沉醉的藝術演出吧! ▶▶特別贈書活動請見日日好日Facebook粉絲專頁 ▋《 數羊之書 》簡介 讓失眠成為幽默迷人的藝術饗宴! 這是一場由100隻羊接力演出的盛大午夜劇場 獻給輾轉反側的你~    ──睡著了沒? ──當然還~咩~   當小貓、老貓、烏龜、隔壁鄰居的狗……通通都睡著,你卻在床上剛翻滾完第十七次,且仍毫無半點睡意時,你會做什麼?   聽音樂、滑手機、追劇、打遊戲? 還是起床溫杯牛奶、喝點紅酒、做做伸展操、泡泡熱水澡? 猜想……你應該許久,甚至從不曾試過「數羊」吧?! (「數羊」?多麼老掉牙又沒創意的招數?而且你大概壓根兒不相信它可以助眠吧?沒關係,我也是。)   但是呀,從第1隻羊「不按牌理出牌」的出場方式起,作者春子就用她親切日常卻又奇想翩翩的有趣圖像,和簡約但帶著豐富聲音律動的文字,邀請讀者進入這本自帶迷人夢境氛圍的《數羊之書》。   跟著一隻隻依序登場、宛如精靈的小羊,在舒緩的節奏、輕盈的想像中,穿梭於臥室、客廳、廚房……由種種居家小物幻化成的魔法空間裡,或是欣賞「催眠馬戲團」的各種精湛表演;或是搭乘深夜進站的「眠羊號」列車前往夢鄉;或是觀看野狼賣力搶鏡的「第一屆小羊盃哄睡大賽」;或是烤座熱騰騰的麵團小島,好迎接在淚海裡漂流、等待救援的小羊;或是大家一起舉杯,和說著不同語言的小羊們互道晚安……   然後呀,這趟心曠神怡、五感俱足、軟綿綿又暖呼呼的睡前嬉遊,或許能讓曾經輾轉反側的你,跟那100隻蜷縮在床上的小羊一樣,安然入眠……   還有還有,全書無所不在的幽默與童趣,讓這本獻給大人的晚安書,與孩子也絕對「速配」哦! ▶▶回顧日日好日No.23特色專欄《關於失眠, 如何面對那些無盡的...

▋2023 秋季號 ▋混合.島嶼記憶 ▋藝術策展人 張乃予 - 客家人的味道 隱隱約約卻回味無窮

圖片
▲藝術家黃子儇打造出布料製作的柿子空間 文 / 圖.張乃予 主視覺提供・客家文化基金會   You are what you eat 18 世紀的法國作家薩瓦蘭( Jean-Anthelme Brillat-Savarin )提出「 you are what you eat 」的概念,意指你吃進什麼,身體會給你反饋。我們或可從原生家庭、族群和國家所培養不同飲食習慣的角度來詮釋和推斷味覺養成和家鄉連結的制約。因為離鄉後,總有個味道是我們所懷念和尋覓的! ▲藝術策展人 張乃予   客家人的味覺流連輾轉 美食和味覺交流,通常是不同族群打破藩籬最直接的話題。今年浪漫臺三線藝術季的飲食實驗計畫以「山知道,客來聊」為主題。透過飲食將地方團體、單位和藝術家們串連起來。 另外,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的徵件展,展覽皆有探討到客家食物和味覺的內容,例如 2020 年《秋陽,風起,凝結的糖》展覽,策展人羅聿綺協同黃子儇和黃馨,打造出布料製作的柿子空間,模擬柿果逐漸風乾成柿餅的過程,裡面擺放軟雕塑以及柿葉茶和柿子點心,營造出奇幻、五感俱足的觀展體驗。 除此之外, 2021 年《那是種習慣》展覽,藝術家楊志雅《今晡日做粄仔》,調查城南地區客家長輩各式「粄」的製作方法,蒐集客家族群製作食物的記憶,透過食物來探知客家族群遷移足跡的流連輾轉,與之連動的社交關係。如上述,臺灣粽子和粄的風味就有客家和閩南區別,若粽子裡有油蔥酥、菜脯和豆干,想必就是客家粽。不同族群都有其代表食物,顯性的彷彿是國家或地區的代名詞,不過同一品項也會有不同族群的作法和調味,飲食習慣也成為推斷的關鍵所在。 ▲蕭芸安作品《行憶之河,同行的尋路者》   《隱性足跡的推斷》從蕭芸安的創作品嚐旅行中的客家線索 上述提及顯性 / 隱性的客家元素,也令人思考生活中的觀察,這也是 2023 年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徵件展《隱性足跡的推斷》中所要探討的核心議題。藝術家蕭芸安本次創作《行憶之河,同行的尋路者》回憶 2015 年印尼之旅和近年於婆羅洲、爪哇、梅縣、南庄和臺北的足跡,和客籍旅伴佳倫於其中的篇幅《媽媽的油蔥酥》、《客家餡料》、《廣東菜系的 DNA 》和《我們家的醬油味道》即討論到客家人飲食滋味的獨特之處。   《媽媽的油蔥酥》這篇,談及佳倫在臺灣居住地南庄吃到的油蔥酥和前往爸媽祖籍地廣東縣旅遊時所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