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2的文章

展覽好日 / 2022TFAM 北美館年度創作者選展 張徐展「複眼叢林」 連結臺灣與世界的奇想探索

圖片
▲「複眼叢林」--  張徐展展覽主視覺 北美館 2022 TFAM 年度個展 / 張徐展、蕭筑方、陳庭榕、曾慶強 聯合開幕 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稱北美館)為鼓勵當代藝術創作,每年持續辦理 TFAM 年度個展(申請展)徵件,透過徵集國內優秀藝術 創作者提案,帶給觀眾當代思辨與創作型態多樣化的體驗。 八月下旬推出「2022TFAM 年度個展:張徐展、蕭筑方、陳庭榕、曾慶強」,自 8 月 20 日至 11 月 13 日於北美館三樓展出,四位藝術家於 19 日(五)下午共同舉行展覽開幕典禮。 ▲張徐展 | 《熱帶複眼》動物故事系列 單頻道錄像動畫,彩色、有聲, 2021-2022 16分鐘 ▎展覽介紹 - 「複眼叢林 — 張徐展個展」 張徐展近期的創作,著重探索臺灣文化的在地性如何與國際文化的世界性進行對話與連結,如音樂在流通時意義上如何產生變化,又或是口傳故事在不同區域如何滲入而產生在地化變幻,他不僅從中發掘文化流動的通則,也整合那些相似又異質的獨特性,以創作進行新的再生產。 ▲張徐展 | 《熱帶複眼》動物故事系列 單頻道錄像動畫,彩色、有聲, 2021-2022 16分鐘 本次展出作品便是從全世界共有的「民間故事」開始著手,並把民間故事的通則視為一種敘事容器,帶領觀眾從蒼蠅的眼睛,以複眼的視角,來回穿梭在各種相通的各國世界文本裡。討論文化的流動、身份、世界性與在地性等交互相通的寓意經驗與探索。 透過民間故事文本的相似性,開啟臺灣與世界性連結的探索,如口傳故事在流通時意義上產生在地化變幻。藝術家以臺灣藝陣的扮裝為靈感,參揉東南亞、華人的民間故事,從文本、形象流動與多變的寓意中,回應、整合文化相似又異質的獨特性。 展覽結合動畫錄像裝置、 紙偶裝置以及複合媒材雕塑等不同類型作品,包含藝術家受邀於 2020 年橫濱三年展、獲選為 2021 年 德意志銀行美術館年度藝術家獎的新作,為首度於臺灣亮相並完整呈現。          ▲張徐展 | 《熱帶複眼》動物故事系列 單頻道錄像動畫,彩色、有聲, 2021-2022 16分鐘 ▲ 藝術家介紹 - 「複眼叢林 — 張徐展」▲ 展覽連結: https://reurl.cc/RXr23r 藝術家、實驗動畫導演。以動畫作為藝術創作的實踐,並探索動畫作為擴展觀影經驗的各種可能, 擅長揉合擴延電影、實驗動畫、錄像裝置、大型多頻道投影裝置創作與

旅遊好日 / 橙金花浪仲秋現蹤 2022 赤科山金針花季遍野奇巡

圖片
▲ 花蓮在地農家拍攝的 赤科山 _圖片來源/ 萱園居 與六十石山齊名的赤科山,以「赤科三景」與金針花海聞名,每逢8月至9月的金針花季,整片山丘開滿了黃澄澄的金針花海,那萬花齊開的壯闊景致,讓來訪的遊客驚呼之餘,還能看見農民穿梭在金針花田,忙著採收含苞待放的金針這番人文景致。 ▲  知名賞花景點/花季一覽 在日治時期,赤科山以盛產赤科樹聞名,是當時日本人製作槍托的材料,隨著時間過去,從西部遷徙而來的漢人在此開墾,種植玉米、花生等作物後才改種金針,如今成為著名的觀光勝地。 來到赤科山,不妨走訪赤科三景,欣賞坐落於金針花田的3顆黑色火成岩、造型奇特的千噸石龜這兩處天然地景,以及好幾十年歷史的汪家古厝。 汪家古厝是一棟閩南式的木造三合院,以烏心石、臺灣櫸木及赤科木等上等木材建成,也是赤科山現存最古老的一棟房舍。 而閩式三合院的汪家古厝曬金針,向來是攝影師必捕捉的畫面,農民在黑色的茅油氈紙屋頂上、庭院前鋪滿了金針,黑色與金黃形成強烈對比,可是只有在赤科山才能看的獨特風景。 ■ 赤科山背景一覽  ■ 到訪前先觀看線上  赤科山即時影像 赤科山又作赤柯山,位於臺灣花蓮縣玉里鎮,海拔約900公尺。台灣日治時期因山上種植赤科樹而得名,當時日本人砍伐堅硬的赤科樹送往日本,做成槍托。                                                      ▲  赤科山地圖 現今山上則遍植金針,與富里鄉的六十石山齊名,此地金針開始大片種植始於1959年的八七水災之後,由嘉義來的移民最早開發,原先僅是作為經濟作物,後因花季美景,逐漸吸引遊客。 ■ 在地農會周邊好消息   ■  玉溪地區農會  ■  今年一進赤科山 ,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碩大的迎賓金針花,充分象徵赤科山的好客熱情,為了讓遊山賞花更添趣味,玉溪地區農會本季同步推出「買 330得500」超值樂遊券大優惠、在地手作體驗、格上租車優惠、花季限定魅力商品等多元吸睛活動,只望遠道而來的貴客盡興而歸。 「樂遊券」甫推出就大受歡迎,號稱一券在手、全山優惠,只要花費 330元,即能買到價值500 元的樂遊券,在玉溪地區農會及赤科山合作店家消費,等於享受7 折的好康折扣 ! 值得一提的是,赤科山農家經過多年的努力改造,不僅獲得金牌農村肯定,家園也更迷人,於此優越條件下,玉溪地區農會希望創新賞花模式,引入最新的「賞

好日映畫 / 越追尋真理,越深陷幻夢-桃園電影節《願睡如夢》(夢みるように眠りたい)

圖片
電影的開頭,一位手持長刀、黑色裝束的忍者,步步逼近狹持公主的白衣惡徒。「不要再做無謂的抵抗了。」語畢,黑衣忍者向白衣惡徒擲出暗器,但惡徒卻輕鬆的拔出,似乎傷不了他。此時黑衣忍者收刀,從胸口緩緩取出一把手槍。                                          《願睡如夢》劇照 (照片來源:桃園電影節提供) 日本導演林海象(Kaizo Hayashi)的首部作品《願睡如夢》,正如開頭的奇幻段落,接下來將引領觀眾走一趟夢境之旅。故事講述主人公偵探魚塚與助手小林,接到一起綁架事件的委託案:少女月島桔梗遭人擄走,桔梗的奶奶月島櫻收到犯人留下的錄音帶,內容除了要求贖金,還留下難解的謎題與一首桔梗演唱的歌曲。隨著調查越深入,線索指向一部默片《永遠的謎》。 故事背景應是1920-1930年代,相對於西化普遍的昭和後期,那是古典日本尚未消退、與摩登洋風並存的時代。場景中出現太空風格的遊樂園裝置、神社熱鬧的祭典、仁丹塔上的高樓景觀…現代與傳統交錯,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魔幻時刻。這正是偵探活躍的時代。 劇中出現的場景之一,是曾經存在的凌雲閣。這棟建於明治時代的西洋塔樓,在木造建築中格外顯眼,後於關東大地震時損壞而拆除 (老照片取自網路) 才思敏捷的偵探與身手不凡的助手,破解謎團逮捕罪犯,幾乎是偵探作品的基本設定。但本作偵探魚塚的才能,似乎只有吃水煮蛋。曾一度放棄任務的他,卻被惡徒擊倒在地之後,恍惚之中見到桔梗的影像,醒來後一心追尋真相,卻越深入夢幻之中。 依據精神分析學的理論,夢是潛意識的表現,但為了避免在腦中留下清晰的、理性所不容的記憶,夢的主題與表現手法是扭曲的、超現實的。魚塚與小林在故事後半,尋找一間消失的劇院時,突然間在全黑中出現一盞燈籠。兩人拉開門走進,一陣刺眼的光伴隨著機械式的聲音,劇場入口即出現在眼前。                                                 《願睡如夢》劇照 (照片來源:桃園電影節提供) 如此跳躍式的場景轉移,正因為解開《永遠的謎》的關鍵暗藏於此。導演在此安排類似夢中夢的情節,透過閃閃發亮的打光效果,營造出相當夢幻的視覺感受,也提示觀眾謎團將逐漸清晰。 而一首桔梗所唱的歌曲,時不時在劇情中響起。腦神經科學中將隨機聽到特定歌曲的現象稱為「耳蟲」,是指當意識在面臨好似熟悉的情境,大腦挑選相應的

藝術好日 / 從新竹到台南、從海岸到山稜,跟著畫家的雙眼,紀錄城裡外的瞬光日常

圖片
    為什麼「1/2時候是工程師、1/2時候是畫家」,這樣忙碌的生活還可以持續創作?     繪者藝術蝦這樣告訴自己:「多畫畫,發現美的事物。」     「成長過程中,我一直沒有受過畫畫的訓練,只依稀記得自己喜歡畫畫。」     偶然在當兵無聊時,隨手拿起簽字筆開始記錄,     一筆一畫把鋼盔、軍靴、哨站、軍營的大樹,以畫當日記寫,居然累積了好幾落畫冊。 「退伍後,我知道我有新的目標了。」     從最基礎的水彩速寫開始,然後開始台北台南兩地跑的學畫歲月,     一轉眼也開畫展、得了獎、開班授課、出了三本書、十年就過去了。 ■ 在新竹出生成長 在這個「科學城」成長,受教育的過程也漸漸變成一個大家眼中「典型」的理工男。 但藝術蝦一直沒有忘記畫畫的感觸。或許是新竹這個古老城市的人文氣息給他不一樣的養分吧,這做看似邁向未來的城市,其實曾是北台灣的行政中心,城隍廟、媽祖宮、東城門以及日本時代的巴洛克建築,讓他擁有不同於理工男的情懷。 ■ 在台南的第二人生 大學在台南念書、工作後來也到了南科,也與道地的台南小姐成家,台南成為藝術蝦的第二家鄉。台南馥郁的歷史與人事物,尤其是蜿蜒的巷弄中上百年的古廟與歲時祭儀,叫人不感動也難。因為兵中養成的「畫日記」,也被藝術蝦帶到台南,在古寺巷弄中探索,藝術蝦一步一步讓台南滋養他。不管是四鯤鯓寧靜的漁村、夜雨不停的林百貨、還是從鄭成功駐守就存在的菜市,台南有太多叫人感動的景致,畫也畫不完。 ■ 不管是上班、迷路還健行,所有眼中的景致都是一種美 藝術蝦除了有這些人文的養分,不斷鼓勵自己繼續畫畫之外,重要的是一雙敏銳的雙眼與一顆包容的心,將之轉化成藝術的瞬間。 上班開車路上,沿著鹽水溪透著玫瑰氣泡酒色的晚霞,在堤防上閃耀著歸心似箭的上班族;為了尋找詩人足跡而迷路,結果看到一扇精緻的大門,就不禁坐下來開始速寫;山林開闊的景致,在太陽升起的那個瞬間,把大地浸染成黃橙橙的光之海。這些都可以是你抒發的靈感,我們缺的,就是那對「心靈之眼」去欣賞。 ▎內文精選 -  夜的台南 Chapter3 ■  林百貨       第一次畫林百貨是它二O一四年開幕不久的時候,那時我常常帶著速寫本,靠在人潮縫隙的角落,旁觀著浮雲眾生,一層樓一層樓的畫畫。四樓有一間書店,我曾在那邊翻過澤田重隆所繪的《東京下町職人生活》,因為被細膩的插畫感動,後來陸陸續續買了不少他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