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好日 / 從新竹到台南、從海岸到山稜,跟著畫家的雙眼,紀錄城裡外的瞬光日常

    為什麼「1/2時候是工程師、1/2時候是畫家」,這樣忙碌的生活還可以持續創作?
    繪者藝術蝦這樣告訴自己:「多畫畫,發現美的事物。」
    「成長過程中,我一直沒有受過畫畫的訓練,只依稀記得自己喜歡畫畫。」

    偶然在當兵無聊時,隨手拿起簽字筆開始記錄,
    一筆一畫把鋼盔、軍靴、哨站、軍營的大樹,以畫當日記寫,居然累積了好幾落畫冊。

「退伍後,我知道我有新的目標了。」
    從最基礎的水彩速寫開始,然後開始台北台南兩地跑的學畫歲月,
    一轉眼也開畫展、得了獎、開班授課、出了三本書、十年就過去了。

■ 在新竹出生成長

在這個「科學城」成長,受教育的過程也漸漸變成一個大家眼中「典型」的理工男。

但藝術蝦一直沒有忘記畫畫的感觸。或許是新竹這個古老城市的人文氣息給他不一樣的養分吧,這做看似邁向未來的城市,其實曾是北台灣的行政中心,城隍廟、媽祖宮、東城門以及日本時代的巴洛克建築,讓他擁有不同於理工男的情懷。
■ 在台南的第二人生

大學在台南念書、工作後來也到了南科,也與道地的台南小姐成家,台南成為藝術蝦的第二家鄉。台南馥郁的歷史與人事物,尤其是蜿蜒的巷弄中上百年的古廟與歲時祭儀,叫人不感動也難。因為兵中養成的「畫日記」,也被藝術蝦帶到台南,在古寺巷弄中探索,藝術蝦一步一步讓台南滋養他。不管是四鯤鯓寧靜的漁村、夜雨不停的林百貨、還是從鄭成功駐守就存在的菜市,台南有太多叫人感動的景致,畫也畫不完。
■ 不管是上班、迷路還健行,所有眼中的景致都是一種美

藝術蝦除了有這些人文的養分,不斷鼓勵自己繼續畫畫之外,重要的是一雙敏銳的雙眼與一顆包容的心,將之轉化成藝術的瞬間。

上班開車路上,沿著鹽水溪透著玫瑰氣泡酒色的晚霞,在堤防上閃耀著歸心似箭的上班族;為了尋找詩人足跡而迷路,結果看到一扇精緻的大門,就不禁坐下來開始速寫;山林開闊的景致,在太陽升起的那個瞬間,把大地浸染成黃橙橙的光之海。這些都可以是你抒發的靈感,我們缺的,就是那對「心靈之眼」去欣賞。


▎內文精選 -  夜的台南 Chapter3

■ 林百貨

 

    第一次畫林百貨是它二O一四年開幕不久的時候,那時我常常帶著速寫本,靠在人潮縫隙的角落,旁觀著浮雲眾生,一層樓一層樓的畫畫。四樓有一間書店,我曾在那邊翻過澤田重隆所繪的《東京下町職人生活》,因為被細膩的插畫感動,後來陸陸續續買了不少他的著作,也默默決定要畫一本屬於台南的書。


    那陣子我還陸陸續續從大街上畫了幾次林百貨。某次寫生時,遇到了一位從美國回台南探親的老太太。對於當時談話的內容我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不過還依稀記得她說以前也學過畫畫,可是沒有持續下去,但看到了我的創作,那股被澆熄的熱情又重新被活絡了起來。


    開幕熱潮結束後,我便很少再走進林百貨,或是去創作和它有關的作品。


    四年後,因為《台南巷框》的出版,我接到了不少畫展邀約,其中一場是在府中街的態度畫廊,展出一個月。撤展那晚我將作品都搬到車上後,到附近吃晚餐,順便在市區散步。


    這段夜間散步路線需要穿越林百貨所在那塊街區的巷弄。晚上九點多的隱巷,沿途沒有遇到半個路人,馬路的嘈雜聲也退得好遠。濃厚的紅黃色光線緩緩地照著地磚,由於才剛下過雨,地上濕漉漉,顏色就像滴到水裡的顏料,一下子便渲染了開來。巷子的風景讓我看得目不暇給,不斷停下來拍照,也忘記走了多久才離開。


    晚飯後循原路返回,當我穿過馬路走到林百貨的對面時,恰好紅燈轉成綠燈,幾台機車從眼前呼嘯而過,車燈發出刺眼的白光,反射在在積水的路面上,和林百貨與周遭的街道,形成一幅充滿光線與動感的畫面,這是另一個那天散步讓我深刻印象的風景。


    最近一次畫林百貨,是在畫室裡。我選了半開大小的畫紙,花上兩個禮拜創作。和這幅畫相處的這段時間裡,不斷回味當時的散步,心中想著:「什麼時候才可以在同樣的夜晚和雨後,再走一次呀?」


■ 夜裡的七娘媽廟

 

    做十六歲是台南的古老風俗。古時候的府城父母會在農曆七月七日將孩子帶往「七娘媽廟」舉行成年禮,感謝神明庇佑平安長大,人們管這天叫七娘媽生。


    當年的七娘媽廟今日仍在每年七夕舉辦做十六歲的典禮。因為寫書的緣故,我曾經到現場觀摩儀。小小的廟口前擠滿了人潮,身穿狀元服的青少年跪在貢桌下匍匐爬行繞圈,鑽過幾輪後,以勝利的姿態起身,雖然還一臉懞懂,但又似乎感覺自己不一樣了。站在一旁的大人遞來證書,大家拍照留念,象徵儀式完成,周圍的親友也報以熱烈掌聲。


    時間過了一年,我在七夕前一晚偶然路過七娘媽廟。此時的小廟安安靜靜的,棚子已經搭好,神桌前堆滿了祭品,幾位老人正坐著聊天,天空是淡淡的紫色,燈籠發出紅色的燈光,打在這條古老的巷弄裡,可以感受到一股期待的心情正在醞釀。我喜歡當下的氛圍,將這個畫面拍了下來,做為創作「夜裡的七娘媽廟」的素材。


不過,我對這個畫面特別有感觸的原因,反而是受到了一個意外事件的影響。畫到一半時,接到學長來訊,一位以前研究所的同學過世了。他不久前才剛拿到博士學位,進入職場,卻在正準備迎新的人生階段的時候,在睡夢中因為劇烈頭痛而不幸離開了我們。


    畫畫時,我一直在想這件事,覺得自己很抱歉,竟然曾經為了微不足道的原因,脾氣暴躁的對他生氣。告別式前一天早上,我從台南開車到苗栗的靈堂參拜。那天起了一場大霧,整個高速公路都籠罩在白色的世界裡。這是我第一次感到死亡其實離自己並不遙遠。


    參拜結束,在車上補個眠,開車返回台南。那天晚上我完成了「夜裡的七娘媽廟」。看著這幅畫,總覺得它帶給我兩個意義,一個是對人生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期待,另一個則是同學的突然驟逝所觸動的思考。我想,面對自己終有一天也會離開這個世界的事實,檢視是不是努力讓每天都過得有意義,想完成的事情都沒有拖延,才不會在死亡突然到來的時候感到遺憾。

■ 蝸牛巷

 

    說到葉石濤,大家第一個聯想到的是台南著名的小說家。在今日的市中心,便有一塊社區是他在年輕時代曾經生活過的地方。


    那年是一九五一年,家道中落的葉家人自從祖厝被在太平洋戰爭末期被強制徵收後,一直在府城東搬西遷,直到賣掉僅剩的田產後才湊足了錢,在如蜘蛛網般交錯的巷子裡找到一棟小瓦屋作為全家人的棲身之所。那個時候,葉石濤常穿著木屐四處蹓韃,他將這裡稱為蝸牛巷,作為大戶人家落魄到狹小蝸居的嘲諷。


    蝸牛巷也是葉石濤經歷生命轉折的地方。剛搬進新家不久,他便遭受了白色恐怖的迫害,從此離開台南,走入一段長達十多年的苦悶歲月。


    七十年後,當年的小巷子仍然存在,但今日來到蝸牛巷的人們所關注的,只是在巷子的角落數著蝸牛,和裝置藝術拍照而已,並沒有人注意到巷弄背後的故事。每當帶巷弄導覽的時候,我總會介紹這段歷史給大家知道,想把大家的觀念導正過來。


    自從二O一八年為了寫書而密集造訪蝸牛巷後,我便常常來這裡散步,有的時候是白天,有的時候是晚上。夜裡的巷弄迷人的原因很多,最吸引我的地方,是當夜幕降臨時,那些黃澄澄的人造光線一下子便把巷弄營造成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身為新竹人的我,和台南並沒有什麽成長記憶的連結,只是被動的走進風景裡,漸漸被台南所折服,開始喜歡上這裡的一切。


    三年過去,巷子裡的蝸牛仍舊數不完,它們的表面開始破損,烙上時間的痕跡,成為了巷弄的一份子。我的想法也有了轉變,蝸牛巷在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它自己的面貌,何必強求每個人都要站在和自己同樣的視角去看待事物呢?


    另外,當時採訪的島旬友善料理搬走了,原本的老房子變成夜間酒吧。飛石樓咖啡屋也因為疫情而永久歇業。這時我真正的感受到了老店的可貴,竟然能在不斷劇烈變動的城市新陳代謝裡持續的存在下去。舊的風景消失,新的風景出現,就在一點一滴緩慢變動的蝸牛巷裡。


■ 神農街

 

十多年前我曾短暫在台南生活了一個多月,那時在朋友的帶領下到訪了神農街。當時的記憶已經十分模糊,只有在印象中覺得這是一個安靜又有時代感的地方。再次來到台南,是幾年後南下工作與定居,街屋的外貌沒有多大改變,但是多了幾間文創商店、酒吧、或早午餐,散步的遊客也多了起來。


我常去一間叫「文青好好笑」的酒吧,點一杯飲料坐在靠窗的位置,欣賞窗外的風景和店裡別具特色的裝潢,畫畫速寫,就這樣消磨一個晚上。


儘管人變多了,我還是很喜歡在神農街散步,尤其是在晚上的時候。黃澄澄的燈光打在古老的街道上,醞釀著幽微的氛圍,不禁想像從前的人們,究竟是如何在街屋裡過生活的,這些老房子又經歷了哪些轉折,才得以完好無缺地保存到現在。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神農街的變化越來越大,更多的民宅被商店取代,原本空白的牆面進駐不少迷你的流動攤販,人潮也擠滿整條老街,這裡漸漸成為一個走馬看花的打卡景點。因此,我也就很少來這邊散步了。


因為疫情的關係,現在的神農街又回到了從前,安安靜靜的,帶了點時代感,就像剛來台南時認識它的模樣。


▎作者介紹 - 1/2藝術蝦(林致維)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碩士畢,本業科技公司工程師,自學繪畫、為業餘畫家。

 

得獎與經歷

2013  全國美展入選

2014 《安平漫遊》水彩畫展(台南安平舊烘爐咖啡屋)

2016  世界水彩大賽入圍、《繪台南》水彩畫展(台南成功大學藝術中心)

2017 《台南巷框》水彩畫展(台南好感生活所事空間)

2018 《台南巷框》出版

2020 《旅繪台灣》出版

2021 《水彩可以這樣畫》出版

    你怎麼看風景,風景就怎麼給予你能量。
以不一樣的心境,展開一場旅行,與日常風景一起流動。
《流動日常:藝術蝦的繪畫日記》 - 作者 林致維(藝術蝦)
👑 圖片與資料來源_馬可孛羅文化
📜 遇見更多《流動日常》裡的故事→ a.https://reurl.cc/eOD2rL
📜 遇見繪者的故事→ b.https://reurl.cc/pM5E4x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喚度知覺 · 有感的形塑 ▋ 動物行為治療師 戴更基 - 翻轉認知,以同理、尊重作為飼養之道

▋2024 夏季號 ▋No.28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8/1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2024 春季號 ▋咖啡連載 ▋珈琲寶山店主 蔡育庭 - 在水泥叢林裡孕育一座珈琲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