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夏季號 ▋好日連載 ▋沛洛瑟珈琲創辦人 甘力安、康家韶 - 烘豆,是兼具理性與感性的藝術
▲圖為沛洛瑟珈琲兩位主理人,左為甘力安,右為康家韶 文.李鴻駿 攝影.蔡沛怡 可以說,沛洛瑟是間由細節堆砌的咖啡館。甫入門坐定,主責烘豆的甘力安便率先詢問喜好——淺焙深焙?偏酸偏苦?口感厚實還是輕盈?掌管咖啡台的康家韶則特意選用賽風(syphon)沖煮方式,笑說:「賽風出杯溫度高,比較適合長時間的訪談。」 ▲沖煮一杯好咖啡,需要注重許多環節 細節出自專業,體貼來自經驗,兩位創辦人對待咖啡、招呼客人的方式,已是十餘年來的累積慣習;2010年成立至今,沛洛瑟已走過十多個年頭,看著臺灣咖啡文化漸變,從主流的義式,開展出單品、手沖的精緻化路線,以及多角化經營的新型態咖啡館;然而,面對改變,老字號的沛洛瑟以不變應萬變:「我們仍然會去做一些口味上的動態調整,但是最後絕對不會偏離我們的喜好、咖啡的本質。」康家韶堅定的說。 ▲沛洛瑟(PELOSO)為義大利文「毛茸茸」、「溫暖」的意思,也是兩位主理人想營造給客人的氛圍 承襲咖啡館的美好情懷 甘力安、康家韶相識於現已歇業的卡瓦利咖啡館,除了沖煮技術之外,同時學習到經營方面及待人接物的本事:「比如說,開店不能遲到,這是與客人的承諾;又或是每一天結束都得做全面的清潔——如果說沒有卡瓦利,那也就沒有現在的沛洛瑟。」康家韶說。 在智慧型手機尚未普及的年代, 咖啡館恰巧提供一個友善的交際空間,甘力安回憶,客人常帶上一本書、一份報紙,來咖啡館一待就是ㄧ個下午,「當時咖啡館存在的意義其實大於咖啡本身,很多時候客人並非想喝咖啡才出門,更多是『時間到了』便動身前往咖啡館了。」也是見識過這份親近,沛洛瑟亦不時提供「分享杯」,令內用客人得以品嘗不同風味的咖啡,彼此交換意見,開啟熟絡的可能;在人際淡漠的現代社會,守著看似不合時宜的堅持,卻是沛洛瑟珈琲常駐的價值。 ▲悶蒸階段,同時也是在排除烘豆所留住的二氧化碳。最好盡量讓每一粒咖啡粉同時接觸熱水,讓風味萃取過程均勻且完整 打破產地迷思,回歸原豆本質 以自家烘焙聞名的沛洛瑟,烘豆事務皆由甘力安負責。咖啡果從無味道的生豆,到充滿風味的咖啡豆,需要嚴謹的製程管理,也考驗烘豆師對風味的想像力,甘力安笑說「所以烘豆是一件兼具感性與理性的藝術!」,又進一步解釋:「淺焙要熟,深焙可苦但不能焦,最重要的就是乾淨度,完整,然後如實的表達這支咖啡豆的產地風味,這就是好的烘焙了。」 為了更加還原、理解咖啡豆的風味生態,甘力安、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