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夏季號 ▋觸感與溫度 ▋製琴師 林殿崴 - 匠人掌心細捧,慢工雕琢的琴裡樂外

 文.章郡榕 圖.林殿崴 插畫家.YANG  (日日獨家插畫請見No.24 紙本雜誌P.16)

採訪鏡頭後方,林殿崴的工作室裡擺放了琳瑯滿目的工具,以及一把他方製作完成的小提琴。早上的林殿崴往往忙於處理教學和行政事務,到了下午才有空檔進入與小提琴獨處的世界。

如何製作一把小提琴?除了勤練技術外,林殿崴的答案是——時間與耐心。例如:小提琴的表面處理是一個獨立的過程,它需要考慮到外觀和聲音等因素;完成外觀的雕刻後,從上漆到曬乾,層層工法之間,流淌著製琴師耐於等待的心性。

▲提琴的「油漆性」是比較古老的做法,需要利用斜日照幫助乾燥,緩慢的一層一層上漆、堆疊顏色的深度

於此同時,小提琴不僅需要外觀漂亮,還需考慮其彈性;烤漆的厚度與琴的彈性、聲音表現有所連動,太硬的漆會使琴的彈性減弱,而太軟的漆則會影響音色,這就是為什麼在製作小提琴時需要仔細考慮漆的特性。

而表面處理僅為提琴製作中的單一環節,每道環節中各有多個步驟需要細心打磨,每一處微小改變都會影響琴的聲響和整體氣質,由此從原料到一把白琴完工至少需耗半年時間。

▲林殿崴使用鑿刀工作中。製琴是一門精細的勞力活,需要汗水也需要鑑賞力

從實驗室培養的靈巧手感

從自學到開業,林殿崴如何進入製琴師的行業?他往大學時代開始說起。大學的他主修動物科學,退伍後,進入了知名產科醫院擔任動物實驗研究員,主責品管。看似與製琴師大相徑庭的職涯,卻培養了他對「手感」的重視。「胚胎如此微小,我們只能使用手來操作顯微機器,在顯微鏡下觀察這個小生命,需要非常直覺且熟練的手感。」當在顯微鏡底下進行人類胚胎的研究時,他漸漸發覺自己有雙穩定、靈巧的手。

步出研究所,他沒有再從事分子生物相關的工作,選擇回到家鄉,但在心底隱微存有「渴望繼續研究某些事物」的感受,隨沿想望選擇了鑽研同樣需要訓練手感的木工,而能結合科學、數學與木工的製琴便成了一個嘗試的目標。從操作顯微鏡,跳到手工製作小提琴,對工具的掌握與手感皆至關重要,「比如如何拿雕刻刀,你怎麼確保它是平的而不是有弧度?這就是靠手感。」

▲製作提琴,對工具的掌握與手感十分重要

獨一無二的「琴頭」

製琴之路的開端,他全靠自學,由於沒有老師指導,初期林殿崴倚靠書本和網路知識,沿途摸索前人的製琴風格進行模仿。然而,手工製作意味同時注入工藝師的個性,過程中,林殿崴逐漸意識到僅是模仿他人已不足夠,他提到自己倦於固守現有的製作方式,每年都會以新的想法不斷外拓技術和創意的邊界,在作品之中賦予自己的風格,「我想說的是,這是一個得持續往前的過程;你必需每天都接觸,不能只是短時間認真練習,然後半年不碰。」

談到獨特性,「琴頭」可能是一把小提琴中功能最單一卻最能展現製琴師風格的部分,「製作一個立體琴頭需要從二維圖像投影出來。」林殿崴提到,製琴是門古老的工藝,阿瑪蒂(Amati)、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與瓜奈里(Guarneri)這三大古老的製琴家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琴頭風格,也成為現代製琴師的模板。另外,如古希臘神殿的裝飾、自然界中蘊含「斐波那契螺旋線」形狀的蕨類、貝殼等,也都曾成為製琴師製作琴頭時的靈感,其形往往結合了數學與自然元素所呈現出的設計美感。

▲自然界中蘊含「斐波那契螺旋線」形狀的蕨類、貝殼等,都會成為製琴師製琴時的靈感

手工製作:緩和日常生活中的快速變動

手工製琴的過程是一種緩慢、細緻,進而創造價值的過程。再相似的提琴之間往往帶有細微差異,其源於手工製作的獨一無二。「速度本身並不是創造價值的關鍵,重點在於使用什麼樣的方法來達到製琴目的。」好比對林殿崴而言,他的追求在於讓小提琴發出優異的音色,而手工製作則是達到這個目標的必要過程。

「手工製作的過程,自然而然是一種慢速的過程,無法趕快。」在時間過渡裡工於製作,讓他得以專注於每個細節,製琴時他會按照腦中的想像、數理計算去形構,並通過手眼之間判斷、調整自己的藍圖和動作。「手工勞動最需要手腦配合」,對於好的製琴師而言,常規的作業往往不是靜態,更多伴隨演變,在追求細節的過程中,製琴師的技藝也會隨著經驗打磨曲線上升。

由此,手工製琴的「慢」與「美」不僅體現在琴的品質,製琴過程中感官相互配合的專注,也能緩和日常生活中的快速變動,工藝創作時隨情感而入的喜悅和滿足,往往也是手作製程裡重要的附加價值。

▲每把手工製作的琴皆為獨一無二,體現創造價值的過程

臺灣人拉臺灣琴

回歸產業面,他也提到目前臺灣的小提琴產業主要集中在下游領域,即修理和使用方面;製琴的上游環節相對較少,大部分來自中國、越南等地的工廠琴。他試著從個人開始做出一些努力,讓這個情況有所轉換;回到母校,他繼續修讀EMBA,學習行銷、微型創業方面的知識,嘗試將市場的定價策略、經營技巧和決策方法與製琴產業結合起來。也定期舉辦「木工市集」,無償讓正在微型創業的木作者一起設攤,擁有一個合適的展售機會。

林殿崴也鼓勵每個人都能親身體驗提琴製作,希望這種經驗有天能融入臺灣的日常生活。由此他也出版教學書,嘗試將製琴的過程系統化地拆解至人人都能練習的過程,「把它系統化、碎片化,即使整把琴綜看很難,當我們把它拆解成微小的單一步驟,每天多一點,難度也就隨之而降。」在林殿崴的眼中,世間美好的想望仍與製琴相關,「若能漸漸達成『臺灣人拉臺灣琴』,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製作屬於自己的琴,我想會是件再好不過的美事了!」

▲林殿崴工作室擺放了琳瑯滿目的提琴與工具

--


本文著作財產權為日日好日x雜誌所有,未經日日好日授權請勿任意重製編輯,轉載也請務必註明轉自日日好日x雜誌 ▌No.24 觸見.慢滋味 ▌ 

--


與日日好日有更多互動▸


日日好日Podcast 頻道〈日日GOODDAY TALK〉→ https://reurl.cc/V1D2aY


日日好日X雜誌 FB→ https://reurl.cc/l9e07Y


日日好日X雜誌 IG→ https://reurl.cc/Dd3voR


--


《日日好日》目前不接受任何廣告頁


希望給予讀者最單純、舒適的閱讀感受


若你認同我們的理念,願意支持優質文章


歡迎捐款至 (812)台新銀行-七賢分行


戶名:崴邦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帳號:2025-01-0000511-7


(若您習慣使用線上捐款,也歡迎使用


線上捐款連結:https://reurl.cc/o92xnM


所得將全額使用於刊物印刷費


捐款完成後別忘了到FB私訊日編


讓我們將您列為下期最新雜誌訂閱戶!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 秋季號 ▋No.29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10/18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2024 秋季號 ▋人物專訪 ▋NO.29 家的形狀 ▋椰油國小教師 顏子矞-海風中築建的居所,還有那躍於舞臺上的飛魚歌聲

▋2024 夏季號 ▋No.28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8/1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