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好日/綠色藝術溫柔起義

圖文│Kai


一條產業道路隔著兩個時空。車流的移動人流的行走;另一端靜靜默默綠意盎然,進駐的竹圍工作室在這反差極大的環境開拓藝術村落。佔地近千坪的藝術空間讓人目不轉睛,採訪時捷運的軌道聲伴隨著受訪者的聲音忽近忽遠。





竹圍工作室的成立,不得不提到陶藝創作家蕭麗虹老師,香港籍台灣媳婦,夫家為早期竹圍雞飼料供應商。採訪時用的桌子就是當年飼料廠的匾額,當了二十年的家庭主婦,在四十歲那年由收藏者轉變為陶藝家,之後開始找尋適合燒窯的地方,找到了現在的工作室建立出塑陶的好環境。


蕭老師把台灣當作第二個家,注意到當時的藝術家缺乏了創作環境與機會,借由自身的力量承租了此空間。竹圍工作室定位在培育前期的藝術工作者,提供他們環境創作住宿使用,甚至國際交流,裡頭包含眾多藝術團隊,來自馬來西亞的「身聲劇場」及長期駐點於此,我們稱為藝術聚落。交流著想法也建立了情感人脈,由工作室開始創作有了作品後走進市場,算是藝術家的前期落腳地。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事竹圍地方藝術在國際展露頭角。這是一場將人與自然結合的創作。源起於當地有條名為「樹梅坑溪」的溪流成了創作議題,樹梅坑溪為鄉土教育一環。它是一個能結合學校教育跟社區劇團表演,經由社區互動能帶出更多火花。藝術家想透過此舉去帶居民認識藝術,借由活動帶領串連環境歷史,建構公眾論述去注意樹梅坑溪,借由溪流去看都市發展。當年「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得到台新銀行視覺藝術首獎,評審評論認為這是新的突破與創新以公共藝術方式串連起人與人的關係, 陸續環境團體紛相邀約,開始被注意到這條小溪的力量,駐村的國際藝術家也將此消息帶回國家,走進雅加達、芬蘭、德國等地參展走入國際。






如何落實環境藝術在每個團體都會遇到相同的問題,那就是宣導與交流。竹圍工作室的夥伴們用著樂觀態度去看待長期發展,人的忙碌跟選擇性的資訊接受都會影響所知,從小若在教育這環開始培養起思考的重要性,面對選擇時去想到底環境重要還是開發重要? 2015年底樹梅坑溪整體計畫書已通過,即將用自然工法去重新砌 水道,在溪流區域重新復育螢火蟲。藝術由地方做起,假設台灣的每個角落都有這般力量,溫和訴求著綠色藝術走入民眾日常生活,往後的十年二十年承載著這份改變留給下一代更多的光景。


更多台灣藝術村介紹:
淡水竹圍工作室/關渡美術館/台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嚴
板橋435藝文特區/台中自由人藝術公寓/高雄駁二特區


竹圍工作室新北市淡水區中正東路二段88巷39號02 - 8809 - 3809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喚度知覺 · 有感的形塑 ▋ 動物行為治療師 戴更基 - 翻轉認知,以同理、尊重作為飼養之道

▋2024 夏季號 ▋No.28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8/1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2024 春季號 ▋咖啡連載 ▋珈琲寶山店主 蔡育庭 - 在水泥叢林裡孕育一座珈琲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