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帶路/踩點清、日時代疊合的「大稻埕街區」 傳承200多年的「泉州手路菜」原味重現 

位於迪化街上的餐館「同安樂」重現傳承200逾年的陳家私房菜,也是泉州飲食文化的縮影。攝影_石育安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家家戶戶開始張羅年夜飯,而現代家庭的備菜方式也漸趨多元,加熱料理包就能輕鬆擺出一桌佳餚,當然也能走進菜市,在店家吆喝聲中與洶湧人潮裡,感受濃濃的年味與人情味。 

而位於臺北大稻埕的迪化街便因舉辦年貨大街,成為不少人買辦年貨的首選,今年更高掛起彩繪燈籠,攤商營業時間也拉長自晚餐過後,早上能一睹清朝與日治時代交疊的街景,夜晚則能沿路踩著彩燈與街燈投射的光輝,一日行旅之間穿插的飲食更得考究時代,才能感受到繽紛而復古的年味。

迪化街因舉辦年貨大街高掛起彩繪燈籠。圖_日日好日

農曆新年走進菜市,在店家吆喝聲中與洶湧人潮裡,感受濃濃的年味與人情味。攝影_石育安 

品嘗傳承200多年的泉州手路菜 

除夕夜裡一桌飯菜便是一個家族的記憶與文化,走進迪化街尾段的同安樂,無論以簡餐形式,或是夥同親朋好友辦起桌菜,都能一窺昔日大稻埕酒家菜的風華面貌,找回遺落的餐桌風景。

門楣掛著繡有同安樂店名的八仙彩掛布。攝影_石育安

同安樂之所以能夠復刻自清朝兩百逾年來,深根於大稻埕的泉州飲食,皆是因為第九代陳玠甫心想守護傳統文化的決心。隨著古調南音滑入耳輪,也跟著走進陳家故事,店內空間布置並非刻意搭建的場景,更像是陳玠甫為了記憶家族,在自家擺起的象徵物件,好比先祖衣飾、過水(天井)下使用過的長桌,曾祖父陳培根的詩句,以及記載陳悅記商號茶業、興書院的《臺灣日日新報》,透過重現陳家記憶,也得以照見整個大稻埕的歷史記憶。

凌摩老師府「樹德之門」匾額。攝影_石育安

而陳家菜的風味來自客家籍的母親,揉合陳家其源自福建泉州同安的飲食特色,菜譜單靠口傳至今已有九代,由於手工繁複、味道精緻,廚房裡仍是由陳媽媽親自把關味道,重現陳家私房菜與大稻埕文人雅士杯觥交錯下的酒家菜,陳玠甫講起自家菜早已是倒背如流。

好比來自福建漳州石馬的特色食物的石馬卷,他說:「真正傳統的石馬卷跟外頭不一樣,會把洋蔥、荸薺與各種絞肉剁碎,一起去蒸煮再炸,所以不僅多汁,層次感更豐富。」而糯米燉雞以閩南語發音為泔雞「泔是閩南語,指糯米粥或是白粥,用濃稠的糯米湯去燉雞,油跟米湯完全融合,雞湯就不油了,我們用吐司、帶鹽奶油,跟清淡的雞湯蘸著吃。」陳玠甫話音剛落,音調忽又揚起說道:「真的是絕配!」

陳家菜風味來自客家籍的母親,揉合陳家其源自福建泉州同安的飲食特色,廚房裡仍是由陳媽媽親自把關味道。攝影_石育安

而做工最繁雜的「一帆風順燴海蔘」,他解釋:「海蔘下面包著絞肉跟荸薺剁碎的內餡,這有點像客家傳統的釀菜,海蔘本身無味而且軟爛,適合長輩的方式,就是用剁碎的絞肉揉以香料,能凸顯海蔘的鮮味又不會太濃厚。」另一道養生又好入口的「雙喜連」,則得剁碎蛤蜊肉再加入絞肉、荸薺,他強調:「剁肉時湯汁要保留,拌入絞肉」年節期間可以透過冷凍料理包,在自家餐桌上拼入老臺北的家族記憶。

順時針方向依序為麥芽蛋、金包銀、香芋糊。攝影_石育安

閩南建築美學和生活智慧

歷史事件最有趣的入口可從觀賞建築開始,清朝的閩南建築美學和生活智慧,只要跟隨導覽人員走一回同安樂便可見一斑。同安樂二店令人印象最深的是狹長卻明亮的空間感,滿足住家、買賣與儲貨等機能,卻又因為留有天井而得以接引光線同時讓空氣流通,閩南建築多以紅磚、泥土砌成,唭哩岸石牆則是有防火功能,階梯下三階和及腰高度的水磨石則是為了防潮。

唭哩岸石牆有防火功能。攝影_石育安

同安樂二店保留清代的閩南建築特色。攝影_石育安

悠久建物裡也掛起陳家珍貴墨寶,甚至引入甘國寶書畫名作《甘國寶虎》,導覽員周詠渝說道:「指畫他的畫筆就是他的手,從外型、輪廓到鬍鬚、眼神等細節,都是用手的各個部位好比指節、指甲去描繪的。」若要穩妥的生活在當下,就要能鑑往知來,陳玠甫眼光寬闊,不僅追溯百年前的臺北文化歷史,也思索為在地小農鋪墊出一條生機。

同安樂二店因此有了琳瑯滿目的商品牆,每一個農創產品皆有一則故事,更不定期策畫新一代創作者的展覽和手作課程,以現代手法引導現代嘗試理解難嚼的歷史事件。

甘國寶書畫名作《甘國寶虎》。攝影_石育安

尋找日日好日雜誌串連百年街屋

步出同安樂,騎樓街屋連棟的景況,是為了抵擋強震天災,就像是家家戶戶一心團結,守護世代生活,如今迪化街得以擁有完整而簇新的歷史街區,也有賴許多品牌為老屋注入新生命。

騎樓街屋連棟的景況,是為了抵擋強震天災。攝影_石育安

屈臣氏大藥局現作為小藝埕。圖_日日好日

好比世代文化創業群接手規劃出10棟藝程系列街屋,其中屈臣氏大藥局現作為小藝埕,獨立的空間就像一個個抽屜,翻看探索其間會撞見一間書店、一間咖啡館或是手工藝品店,此次日日好日雜誌2022跨年號新刊《暗時有影 日時光》,便在1920書店等待讀者尋寶,以下是日日好日編輯精選的散步路徑:

大稻埕慈聖宮。圖_日日好日

大稻埕慈聖宮。圖_日日好日

慈聖宮附近的古物店。圖_日日好日

林茂森茶行。圖_日日好日

大稻埕慈聖宮→臺北最古老茶行之一的林華泰茶行→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日治時期拓寬為太平町通的延平北路(百年糕餅龍月堂、行冊、臺北法主公廟)→六館街尾洋式店屋→迪化街(小藝埕、大稻埕戲苑、城隍廟、同安樂、十連棟)

在來到迪化街前,可先走訪守護泉州與茶商的大稻埕三大廟宇、日治街廓與建築、大稻埕茶葉以及洋樓建物,透過尋找日日好日串起一趟臺北百年街區巡禮。

延平北路與涼州街交叉口的仁安醫院。圖_日日好日

臺灣新文化運動館。圖_日日好日


圖文.許羽君 攝影.石育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喚度知覺 · 有感的形塑 ▋ 動物行為治療師 戴更基 - 翻轉認知,以同理、尊重作為飼養之道

▋2024 夏季號 ▋No.28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8/1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2024 春季號 ▋咖啡連載 ▋珈琲寶山店主 蔡育庭 - 在水泥叢林裡孕育一座珈琲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