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好日/歡迎來到黑松大飯店一村伴桌

圖 一村伴桌 文 昱萱


眷村紅色大門後的,聚集著一桌桌念舊的人,水腳(辦桌師傅幫手的代稱,負責洗菜、備料、端盤)手端白斬雞上桌,後頭的流動式廚房忙著出下一道菜,澎派的擺盤及香氣擄獲了眾人的眼和胃,舉杯邀隔壁,陌生人變朋友,不只有菜餚有溫度,人與人之間也因陪伴而溫暖,《伴桌》以紅色圓桌串聯起共桌吃飯的緣分。本文專訪《伴桌》團隊:審計368新創聚落地表最潮執行長吳宗穎,以及他的伙伴—副總監陳嘉恩、行銷企劃何佩螢。

去年米其林來到台北,那時我們開始想:什麼是台灣的米其林?得出的答案就是辦桌,辦桌擁有自成一格的文化,像是戶外廚房、自己業內的專業術語、以及深藏菜餚內的古法手藝,連菜色取名、出菜順序都是必須得講究的學問,然而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加上飯店林立的夾殺,辦桌的榮景漸漸褪色,年輕世代與「呷辦桌」疏離,在沒有新血加入的狀況下,師傅們一輩子習得的好手藝可能面臨失傳,做文化產業的人總是感性的吧!帶著傳承的理想,我們決定舉辦一場《伴桌》接力賽。





去年二月到五月,每月一場邀請北、中、南四位知名總鋪師來審計新村辦桌,天王級大廚顧面子,人人力拚菜色更好、更豐富,記得在壓軸場甚至搬出了經典之最「炒鱔魚」,得抓準時間趁鍋子燒得火紅時,將鱔魚放入快炒20幾秒立即上桌,考驗師傅的判斷和速度,湯勺在火焰中翻攪出的美味實在是人生首嚐。《伴桌》又像光陰的故事,以美味承載難捨的回憶,記得在其中一場由國寶級師傅林明燦所負責的場次,活動接近尾聲時,有位老奶奶緊握工作人員的手不停地感謝,後來才娓娓道出自己的故事,當年她與先生的婚宴就是林明燦師傅所辦,現在老伴已經離世,但在重新嚐到熟悉滋味的這一刻,老奶奶彷彿又回到了最美好的時光。

或許是四場《伴桌》累積的口碑能量發酵,去年底獲新北市文化局邀請,到空軍三重一村重現辦桌,席開兩場共180桌,光是工作人員就將近有100位,活動三天內就報名額滿,有兒子帶著昔日是空軍的老父親重回眷村吃辦桌,重溫鄰里大伙兒一起吃飯的快樂,有人則第一時間想到了童年在家附近賣饅頭的婆婆,想辦法聯繫上了婆婆,即變她現在年紀已經很大了,但能在這個熱鬧、歡樂的氛圍中用餐還是很開心,這就是我們心中的「伴桌」的模樣。



辦桌長期給人老派的刻板印象,但只要換個方式也能變得很新潮!我們利用本身設計、行銷的專長將辦桌升級,讓年輕一代也會覺得它很有趣,讓這件事不會就此斷層,一村伴桌的主視覺以台灣傳統版畫的方式繪製,此外與《春池玻璃》合作推出熱炒店常見的143ml啤酒杯,這個尺寸的杯身可有典故,當年因為戰爭,啤酒產量銳減,專賣局特意縮小酒杯容量減緩酒品的耗損,在餐桌上處處可見歷史的縮影。



辦桌之於我們來說是傳統的文化,但對於外國人絕對是新鮮的體驗,曾有人事先預訂了一桌,帶著自己的美國朋友來參加,他認為比起到景點走馬看花,跟陌生人圍成一圈吃飯的體驗更能表現出文化底蘊,也表現出了台灣人好客、樂於分享的海派性格,另外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有位每場都來的全勤獎客人,其實自己也是個總鋪師,平時完全沒機會能吃到其他大師的手路菜(意指拿手菜),於是他以朝聖的心情來報名,嚐嚐他人火侯下的功夫,光是在吃飯這件事上,就有太多值得我們守護的。人們用儀式宣告即將走來人生新階段,聽見鞭炮聲轟轟烈烈地響起代表開飯、興奮轉動桌上轉盤待好菜停頓在自己面前、與同桌伙伴一同小酌乾杯,因為相聚、陪伴才成就了青春歲月中的完好。

一村伴桌
www.facebook.com/yitsunbanzhuo/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喚度知覺 · 有感的形塑 ▋ 動物行為治療師 戴更基 - 翻轉認知,以同理、尊重作為飼養之道

▋2024 夏季號 ▋No.28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8/1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2024 春季號 ▋咖啡連載 ▋珈琲寶山店主 蔡育庭 - 在水泥叢林裡孕育一座珈琲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