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郡榕 圖.戴更基 採訪開始時,坐在診間與我們連線的戴更基醫師早已展開他一天忙碌的日程。作為臺灣第一位得到國際認證的動物行為治療師與動物行為專家,早在1991年他就創辦了大敦寵物醫院專診動物行為治療,接下來20幾年間更陸續創辦台灣動物行為資源中心等機構。長年透過寫書、演講、經營自媒體到開設線上課程,不斷向大眾傳達動物行為治療的正確觀念。一路走來他的初衷其實非常簡單,希望透過專業的科學分析增進人們對於動物的理解。 動物行為治療是一道精細且費時的程序,透過專業醫學分析協助飼主理解寵物行為,以採取正確的治療與教育方式,這樣的作法早已在國外行之有年。人經歷生理、心理的病痛時可以向醫師說出自己的症狀,但沒有語言能力的寵物在看診時又該如何表達?此時,飼主就是一座重要的溝通橋樑。 在診前須知中,戴醫師十分詳細列出飼主在看診前需要準備的功課,包括:記錄寵物行為問題、寵物家族史、日常飲食量、家中平面圖以及當行為問題發生時,主人期望寵物如何表現等。治療開始前,飼主需要填寫一份大約三至四小時的問卷,幫助釐清寵物在平常種種行為的前因後果,接著再與醫師進行一至兩小時的溝通,比如描述一下為什麼認為寵物是愛玩的、膽小的。透過檢視先天、後天所造成的環境壓力、社交壓力,再依此判斷行為問題與原因,此時若有其他與寵物同居家人們也在場,透過交叉比對描述能更準確的做出分析。 ▲ 圖說:戴醫師與他的愛狗混混 而寵物的行為其實牽涉到牠們複雜的神經系統,動物行為治療就是透過科學檢驗,觀察生理結構如大腦是否有異變,進而判斷行為問題發生原因,在經過層層科學分析後,飼主也會拿到一份詳細的行為門診報告,知道如何治療、配合什麼樣的環境控管以作行為矯正。 人類對於世界的感受,有賴於各種身體結構的通力合作,而動物也是如此,因為先天限制牠們雖不具有語言能力,卻能利用感官形塑周圍環境,覺知與人類相當不同的世界。例如對貓而言,最重要的感官是「嗅覺」,貓獨有的專屬器官——「犁鼻器」,讓牠能夠接觸空間中的氣味分子後進行分析,進一步感受空間的狀態。所以若一間動物醫院中經常使用強制的方式看診,那麼新來的貓就會聞到曾經來過的貓留下的「Alarm Signal」警告氣味,導致新來的貓感到害怕,而這都是人以肉眼看不出來的。也因為如此,從醫院的外觀到內部空間,戴醫師與團隊都盡量不讓診療室呈現出醫院的感受、氣味,也是為了讓寵物進來後可以不用牽繩、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