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原創基地節專訪(上)/藝術家親解作品 「AR互動裝置、紙雕」再現80年松菸故事
長達103天的藝術旅行,也囊括2021臺北街頭藝術嘉年華。園區邀請19位藝術家、112組表演團隊,超過131位跨領域創作者,聯手共創63件藝術作品、138場表演。其中,《日日好日》專訪3件戶外藝術裝置的創作團隊,包括郭佩奇與天衍互動的作品〈摩登時代〉、謝佑承與王中原共同創作〈Drifting〉,以及成若涵作品〈家〉。
透過藝術家們分享各自與松菸的初次相遇和園區印象,並在沉浸於松菸歷史後,以新媒體技術和慢工紙雕等形式,轉譯心中所見所感。不分晝夜,等待觀者走進這座孕育文創與生態的都市綠洲,體驗專屬現場「疫」料之外的驚喜感受。
藝術家郭佩奇與成若涵熟悉松菸園區紋理,卻是透過此次參展,才得以挖掘身後的歷史。八十年的光陰,郭佩奇以擅長的多媒體藝術打造〈摩登時代〉,透過AR濾鏡並以聲音感受時代氛圍;而成若涵則手執筆刀,細膩刻畫出〈家〉一般的松菸故事。在新舊共融的松菸,自由選擇以智慧科技或傳統慢工,一親往昔工業村八十年的風華面貌。
松菸就像我的朋友、我的家人。在家閱讀美麗手稿,裡頭收錄規劃圖、鍋爐房等建築圖
分享你與松菸的初次相遇和園區印象。
郭佩奇(以下簡稱「郭」):以往都是來看展,參與藝術博覽會,或是在亞洲首創展販賣我的周邊商品,因為這次創作才更加熟悉松菸。其實做這個作品(〈摩登時代〉) 需要大量文書資料,館員貼心提供超厚圖錄,封館期間,我透過那本收錄規劃圖、鍋爐房等建築圖的手稿,來認識這個地方,那個手稿其實畫得很漂亮。
成若涵(以下簡稱「成」):十年前,松菸首次舉辦創意市集時,就來擺攤, 也在那時剛開始投入紙雕創作。松菸就像我的朋友也很像我的家人,有時候去湖畔喝杯咖啡走走,再去地下街吃我最喜歡吃的麵, 只要兩、三個小時就覺得重新得到能量。
--
透過聆聽聲音,就能連結到當時的時代氛圍。
如何挑選六個圖像,而其各自代表的涵義為何?
松菸從日治時期(原名「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場」)就是國內第一個現代化的社區型工廠,到現在時尚潮流聚集的臺北東區,以當時的摩登連結現在的時尚,產生六個代表性的圖像。「松山菸草工廠」、「菸草花」以製菸的菸草作為形象;「桃花泣血記」是日治時期的電影配樂,也是臺灣第一首流行歌曲,當時由古侖美亞公司製作成蟲膠唱片;「臺灣野球隊」意象來自日治時期始有第一支棒球隊,後來各地都衍生出棒球隊,而打進甲子園的嘉義農林棒球隊Kano,帶起國內棒球運動風潮,也連結到隔壁的大巨蛋,同時也是體育場。
而日本人也發現本島特有種「臺灣帝雉」,是千鈔背後的鳥,松菸也是一座鳥類宜居的生態園區;最後「垃圾車」是臺灣開始第一次使用這首曲子,當作追垃圾車的旋律,旁邊的小綠人、小紅人,也是臺灣首度做出動態的行人號誌燈。
如何為六幅圖搭配相襯的樂曲?
我會在創作過程做研究,例如閱讀那個時期的音樂家,做過哪些至今都還聽過的曲子,像鄧雨賢創作的四首被合稱為「四月望雨」的曲子,就加入我的創作,聽聲音也能連結到,這就是屬於當時的曲子。像之前的作品「聲音肖像」系列,是以音符拼出臺灣也有國外的政治人物,觀眾能戴耳機聽聲音,樂曲則依照他們的年代挑選以補入我的創作,像蔣經國會有蔣經國紀念歌。
-
歷史,是成為今日松菸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何從您的松菸印象、地景、歷史等條件,抽取出創作靈感與呈現方式?
大眾來到這,可能是看到商展或是很亮眼的品牌店面,比較不容易發現,牆壁上有園區用心貼了歷史事蹟或照片,但我覺得歷史是成為今日松菸不可或缺的部分。我自己也很喜歡這些故事,所以就成為創作題材。
作品命名為〈家〉,有想傳達的意涵嗎?
松菸很像家裡的後花園,很容易到達,又是沒有特別目的也會想來的地方。了解松菸歷史後 ,我才發現這裡的建築或是走在戶外的空間,都令人喜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當年建造工廠的時候,其實是以工業村為發想,照顧到員工的生活起居,比如育嬰室(現為閱樂書店)可以帶小孩來照顧,休閒時會辦釣魚活動。從以前到現在,都能帶給人很放鬆、很療癒,像家一樣的感覺,而家就是你疲憊會想去的地方。
如何在龐大的80年歷史中,精選出呈現的故事?
做藝術創作還是需要畫面性,比如說員工下班經過檢查室,要被檢查有沒有帶菸出去,描述裡就寫到,有人綁在褲腳裡,或是夾在他跟嬰兒中間,夾在腳踏車內胎,像這樣子我覺得比較有趣味性又更有生活感,當然也選了自己喜歡的內容。
能再出來、再創作,真的覺得很感謝跟感動。
請分享創作到佈展過程中,自我或是期許給予觀者的療癒感。
郭:這次創作過程剛好因為疫情,經歷關在家144天的狀態。從去年就開始研議佈展,今年爆發本土疫情,差點腰斬,後來微解封後,重新把之前找到的資料梳理一遍,因為疫情不能像以往駐村感受人文風土,而創作形式、藝文展覽也全都轉成線上、新媒體科技,剛好結合我的專業,所以這個AR作品透過掃描QR Code,在家也能以臉書或網站來看作品,不限地域跟狀態隨時與觀眾互動。
成:疫情升三級後大家都在家,出門第一個工作就是這個展覽,因為我平常每天在不同地方完成作品,獲得大量的成就感,雖然此次創作規模不比以往大,可是經歷一段閉關後,能再出來、再創作,其實那個時刻是真的覺得很感謝跟感動的。
松山文創園區自開園隔年便被定位為「原創基地」,是讓創作者想法落地,乃至巡航他處的平台。今年「微原創基地節」以「療癒之地」為命題,然而十年來,人來人往,此處早已循序漸進療癒了創作者、觀者與相關參與者。疫變以來,光是能夠移動身體、改變場域便是一大難能可貴之事,如今終能再度漫步松菸園區,回味並延續「松菸世代」裡,不可磨滅、得以超脫時空的療癒力。
文字_許羽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