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幸福,你只需要無所事事?!探索荷蘭文化的Niksen幸福生活學

                                圖片來源:unsplash/Amber Faust@amberfaust

誰說生活不可以這麼廢?!  為什麼荷蘭人能夠成為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在強調績效、愛拚才會贏、一寸光陰一寸金的現代社會,即使只是放空半小時都 會讓我們心生罪惡感。我們總是要求自己必須一定要「做點什麼」,卻從來沒有 想過「不做什麼」的可能性。 
旅居荷蘭的作家奧爾嘉擁有幸福的家庭、美麗的房子,她的生活井然有序、從容不迫,但沒有人知道,她也曾經缺乏自信,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生活忙亂到喘不過氣來,而改變她人生的契機,正是荷蘭人引以為傲的生活哲學「Niksen」! 

                             圖片來源:unsplash/Benjamin Combs@b3njamin

Niksen 是一種「無所事事」、「什麼都不做」的生活態度,當你工作疲憊時,你可以轉移視線,凝視窗外的風景,或輕輕地閉上眼睛;當你被各種訊息轟炸得不勝其擾時,你可以放下手機,還給自己一個寧靜的空間。

當你躺在床上卻睡不著時, 你可以起來為自己泡杯茶,讓身心重新歸零......Niksen 不冥想、不買精油、不點香氛蠟燭,不需要任何成本,沒有任何限制,只要你想,隨時隨地都可以 Niksen。

                        圖片來源:unsplash/Brooke Cagle Available for hire

放下一切,為生活留白。 本書便完整記錄了奧爾嘉親身實踐 Niksen 的心得,並分享如何讓我們在工作、 家庭和休閒生活中落實「無所事事」的實用技巧。看完本書,你將會發現,工作 不是生活的全部,忙碌也不是理所當然,你可以自由地掌控自己的生活,變得更 快樂,也更有生產力和創造力!

▎作者奧爾嘉有話要說

我的早晨曾經忙亂不堪,我有三個孩子,我必須把他們叫醒,讓他們吃完早餐、穿好衣服,然後在八點以前出門到學校去。等到校車來了,我往往也來到精神緊繃到極點的狀態。
但這只是開始,儘管我的孩子們在學校,我仍然一刻也不得閒。夾在孩子、家務、工作和丈夫以及眾多親朋好友之間,工作時間超長,我試著回想上次我真正空閒下來是什麼時候?但怎麼也想不起來。

                     圖片來源:unsplash/Priscilla Du Preez @priscilladupreez

———— 累倒,竟是社會上接受一個人什麼都不做的唯一方法。

以前我很擅長這種事:在我小時候,我會坐在床上,或者我父親最喜歡的扶手椅上,盯著地毯的圖案,或者望著窗外,腦袋裡什麼也不想。有時候我父母親會問我在做什麼,然後要我去做家務或寫作業,但我還是有充足時間可以做白日夢。

可是現在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妻子、作家和公司負責人,我總是匆匆忙忙地趕時間。有時候幾乎像是用一手寫作,用另一手照料我的孩子們;用左腳準備晚餐,用右腳打掃房子。當然,我知道這是我的選擇,我想要這樣的生活。可是,認知到這點根本於事無補。我,就跟我認識的許多人一樣,實在是太忙了。

我最後一次坐在沙發上什麼都不做,是因為我癱倒在上頭。當時正是學年結束的時候,我累壞了!睡眠不足,身心俱疲。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躺在沙發上發呆,這也是我丈夫下班回家時看見我的樣子。當時我並沒有想到,像這樣累倒是社會上可以接受一個人什
麼都不做的唯一方法。

————「洗我,洗我,洗我。」髒衣服用一點都不性感的方式對我耳語。

每當我偷空坐下來,我的家就開始對我說話。全家的衣服洗了沒?我有沒有提醒孩子們做作業?我的良心逼問我。

我環顧家中,發現地上散落著幾本書,廚房流理檯上堆著骯髒的碗盤。家裡沒有食物,真不知道要拿什麼東西做晚餐。當我覺得有必要起來照料這房子,還有住在裡頭的每個人(我自己除外),我又怎麼能只坐在沙發上?新的工作不斷冒出來,要是我坐著不動,我的孩子肯定會生病,不然就是我必須臨時爽約,或者突然想起有別的事要做。

兩年前,記者弗胡文(Gebke Verhoeven)在荷蘭《健康》(gezondNU)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Niksen是新的正念術〉的文章。我很喜歡這想法,還記得當時我想:「酷!總算有人告訴我,什麼都不做是沒關係的。這樣的健康新趨勢我很樂意支持。」

                    圖片來源:unsplash/Siora Photography@siora18

一股好奇在我心中滋長。荷蘭人稱作Niksen的名詞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我不能試它一下?於是,我開始對Niksen進行廣泛的研究,發現什麼都不做可以帶來極大好處,尤其是對一些像我這樣,感覺自己被責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人。

我的好奇和研究促使我寫了幾篇文章,後來在二○一九年五月,《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我的故事〈無所事事的實例〉。幾天後,它被傳播開來,被轉發推特、分享、轉寄將近十五萬次。到了七月,Niksen已經到處可見。顯然,我碰觸到了人們的痛處。

———————— 到處都有大忙人!

真相是,我們太忙、太緊張了。我們被繁重的日常瑣務打敗了,而這讓我們感覺喘不過氣、倉皇又焦慮。我們渴望得到解決方法,到處尋求解答,甚至超越了自己的國界,期待下一本書或文章能幫助我們得到些許寧靜,讓我們能無愧於自身的期許、責任和義務。 
根據二○一九年的一項蓋洛普市調,在全球十五萬人當中,美國人的壓力特別大。這項調查目的是了解世界各地人們的情緒,同時收集了正面經驗(像是:「昨天你笑得多不多?」、「昨天你一整天都感到被尊重嗎?」之類的問題)以及負面經驗(「昨天你是否經歷了痛苦、悲傷、憂慮或憤怒?」)的資料。 

圖片來源:unsplash/KellySikkema@kellysikkema

美國人不只比其他國家的人壓力更大,他們的憤怒、緊張和憂慮也達到十年來的最高點。這項蓋洛普調查顯示,年齡在五十歲以下、低收入、不支持川普總統的人較常產生心理健康問題。以全球而言,負面情緒的級數和二○一七年相當,而那也是經過評估最令人沮喪的一年。 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雜誌的一篇網路文章中,心理學者珍.特溫格(Jean M. Twenge)解釋說,儘管人們不承認自己患有抑鬱,但心身症狀的明顯增長卻是事實。

「大學生說自己累垮的頻率高了五成,成人也較常說自己睡得不安穩、胃口差、做任何事都很吃力,這些都是抑鬱的典型心身症狀。可是,如果人們直接被問到他們是否『感覺抑鬱』,則二○一○年代所獲得的調查結果和一九八○年代並無太大不同。」 

特溫格最為人熟知的是發表在《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的一篇被廣為流傳的文章,她在該文中主張,智慧型手機是讓青少年普遍患有抑鬱症的罪魁禍首。根據特溫格的說法,抑鬱症狀的增長與我們的人際關係和社區連結越來越弱,我們越來越把生活目標放在金錢等有形的物質上,以及與我們不斷高漲的期望有關。

你可以想像,有這麼多的期望和目標,人們不可能有太多機會做Niksen。

圖片來源:unsplash/Cassidy Phillips@cassdays

當我開始收集、分析Niksen得到的回應,我了解到,人們受夠了各種讓他們感覺自己做得不夠多、應該更努力地自我精進的健康潮流。事實上這是人們對這觀念很有感的許多原因之一,因為你再也想不出比這更容易的健康法了。

我想起另一件事:我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實踐它。儘管什麼都不做,或者無所事事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它一點都不簡單。事實上,如果每次有人問我該如何進行Niksen,我就能得到一分錢的話,我現在大概已經是百萬富豪了。

我了解到,多數人都需要有人來教導如何擺脫忙碌的生活。我寫這本書,正是希望能幫助人們理解什麼都不做該如何進行,讓世人了解,坐在沙發上Niksen一下是很正當的事。

▎作者介紹

奧爾嘉.麥金 Olga Mecking 波蘭籍作家、記者和翻譯,現定居荷蘭。 奧爾嘉出生在波蘭一個多文化、多語言的家庭,在德國成長。她的外祖父是烏克蘭人,同時她也擁有猶太人的血統。 

她曾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衛報》、《大西洋》雜誌、《紐約》雜誌和 BBC 等知名媒體撰文,文章內容十分廣泛,包含親職教育、移民問題、語言、食 物、婦女,有時還包括科學或健康議題。 

她剛移居到荷蘭時,一開始還不太適應當地人直率的性格,如今卻深受 Niksen 生活哲學吸引。她在 2019 年於《紐約時報》上發表關於 Niksen 的文章〈無所事事之必要〉,上線兩天便被網友瘋傳超過十萬次,成為當週熱門話題,也引起了全世界媒體的關注。 奧爾嘉目前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在不寫作或不考慮寫作的時候,喜歡看書與喝茶。

👉🏻 給自己一個喘息的理由,了解更多《無所事事之必要:荷蘭 Niksen 幸福生活學
👑 書封與資料來源_皇冠文化出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 秋季號 ▋No.29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10/18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2024 秋季號 ▋人物專訪 ▋NO.29 家的形狀 ▋椰油國小教師 顏子矞-海風中築建的居所,還有那躍於舞臺上的飛魚歌聲

▋2024 夏季號 ▋No.28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8/1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